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1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61.
BPSK信号广泛应用于新体制雷达中,测量BPSK信号中包含的多普勒频率变化率信息是单站无源定位与跟踪的关键技术.通过对BPSK信号平方消除了相位调制对参数估计的影响,并利用离散傅立叶变换进行脉冲间相参积累,算法具有计算量小、多普勒频率变化率估计精度高的优点.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参数估计的精度能达到单站无源定位与跟踪系统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62.
一种基于误差包络的多径抑制性能评估准则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多径误差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性能提升的主要障碍之一,相应地多径抑制技术也成为导航领域的研究重点,但是一直缺乏定量解析的多径抑制技术性能评估准则.提出了三项基于误差包络的多径抑制技术性能评估指标;首次推导了ELS技术和Double delta技术的码跟踪多径误差公式,并结合已有的窄相关技术误差公式,给出了以上三种多径抑制技...  相似文献   
63.
从雷达发射机的基本原理出发,对发射机的各组成部分进行深入分析,给出了每个雷达参数的产生机理,结合生物指纹的特点,得出了雷达脉冲重复间隔可以作为雷达“指纹”特征参数的结论,为雷达个体识别的完成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64.
基于试验所检测到的压力波形,通过分析燃油喷射过程,提取了压力波形的特征参数,着重给出了特征点识别的新算法,井用MATLAB开发了相应软件。最后,根据识别结果,分析了调整参数对特征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65.
21世纪设备维修工程的新进展一再制造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21世纪的来临,制造与维修工程越来越趋于统一。未来的制造与维修工程将考虑设备和零部件设计、制造和运行的全过程,是一个以优质、高效、节能、节材为目标的系统工程。再制造工程是国外新兴的产业领域,是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组成都分,也是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补充和发展。再制造技术充分利用各种先进表面工程和其它成型技术,制成再制造毛坯,形成再制造产品,是具有重大实用价值和优质、高效、少污染的绿色制造技术。  相似文献   
66.
电流变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流变液是一种在电场作用下能瞬间从液态变为固态的智能材料.简要介绍了电流变液及电流变效应、电流变液的组成及影响电流变效应的主要因素.综述了国内外电流变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向,展望了这一技术在军事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7.
电爆炸切断开关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电感储能系统中的关键技术是切断开关技术,本文论述了导体的电爆炸机制,以及作为切断开关爆炸导体参数选取的经验公式,并设计了一种爆炸导体切断开关的装置结构,在实验中取得了较好的结果。通过调节导体参数,可得到脉宽280ns,电压增益达到十几倍的高功率脉冲信号,其结果对我们通过用虚阴极二极管等器件作负载来产生高功率微波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8.
用PWM调节技术,按自控原理,对发电机励磁系统进行了改进设计,并比较了几种励磁系统的优缺点,提出了完整的设计电路。其电路简单,工作可靠。  相似文献   
69.
描述综合全球定位导航/火控系统。在此基础上描述这种系统的模拟方法、模拟中采用的误差、卡尔曼滤波技术。简要总结了模拟的条件,并给出了两个示例的结果。  相似文献   
70.
以复杂大系统通用集成模型及其开发策略为理论基础,研究了大型地下工程智能化系统分层递阶、多级分区的框架结构方案及其特征,在此方案指导下,提出了4层递阶式广义智能化体系结构,构建了地下工程智能化系统的硬件模型、软件模型、通信模型、数据资源组织模型等,从而给出了大型地下工程智能化系统的总体技术方案,阐述了系统集成的实现方法,为促进防护工程智能化、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