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针对内陆环境油品储存和运输场所面积大、植被多、地形多变、单一技术难以实现全范围溢油监测的情况,将复杂内陆环境下的油品储运区分为作业区、周围山地和水域3个主体区域,设计了一种基于无线通信的溢油综合监测系统方案。系统由综合监测报警中心和可燃气体、土壤溢油、水面浮油3个探测报警模块通过无线连接组成,各模块均包括若干相应的探测器和现场报警控制器,可对油品作业区及周围山地、水域进行全范围实时监测,及时报警泄漏溢油隐患,降低泄漏溢油事故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12.
边坡稳定性理论及其局限性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边坡分析理论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基本形成了完善的体系。较为典型的有 极限平衡法,极限分析法,有限元法等。对各种分析方法做了简要的回顾与评述。基于极限 平衡原理发展的各种分析方法,大多需要做许多假设,同时对岩质边坡又不能很好地考虑其 断层节理特征。有限元强度折减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分析方法,与极限平衡法相比 不需要任何假设,可以求得任意形状边坡的临界滑移面及其对应的安全系数,同时可以反映 边坡失稳及塑性区的发展过程,为岩土体边坡分析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衰减荷载作用下饱和软土的固结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衰减荷栽作用下软土一维固结问题,建立了小变形固结模型,探讨了荷载衰减规律,分别求解了相应的小变形和大变形固结边值问题;通过理论解答与6块场地实测沉降的比较,表明用考虑荷载衰减的大变形固结理论计算软土一维固结的沉降值与实测结果接近。  相似文献   
14.
报道了OPCW第18次水平考试样品的处理方法和GC-MS分析检测结果.在土壤样品申检出3个化武公约核查化合物,检测结果与配样清单完全一致,并解释了目标化合物的质谱碎片.  相似文献   
15.
土质隧洞围岩稳定性分析与设计计算方法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述了以洞周位移量与围岩塑性区大小作为围岩稳定性经验判据的不足,依靠模型试验与力学计算,分析了隧洞破坏机理与形式。由此提出将基于有限元强度折减法求出的围岩安全系数作为稳定分析判据,这种判据有严格的力学依据,有统一的标准,而且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研究了隧洞围岩安全系数(剪切安全系数、拉裂安全系数)与衬砌安全系数的算法以及隧洞设计计算方法。最后以黄土洞室为例,给出了土体隧洞设计计算新方法,并对土体隧洞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几点展望。  相似文献   
16.
从材料破坏机理与规律出发研究结构性土体工程的渐进破坏过程,是实际工程研究的重要方向。针对结构性土的变形特点和传统本构模型解决结构性土体工程渐进破坏过程的不足,采用作者以前提出的结构性土损伤本构模型对边坡工程算例的渐进破坏过程进行模拟分析。算例计算结果分析表明:边坡在破坏过程中会形成一个贯通剪切带,剪切带土体完全损伤;剪切带上方土体损伤相对较小,且有距离剪切带越远损伤越小的趋势;剪切带下方土体损伤也较小,主要因为开挖对其影响很小且处于稳定的坡体内。研究证明,运用结构性土损伤本构模型能较好地解决实际工程损伤破坏问题。  相似文献   
17.
非饱和土与特殊土力学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非饱和土与特殊土(包括填土、黄土、膨胀土、膨润土等)开展了持久深入的研究,取得了系统的创造性成果:在国内率先研制成非饱和土固结仪、直剪仪、渗气仪、小型三轴仪、温控三轴仪、多功能三轴仪和土工CT-三轴仪等一系列仪器设备,揭示了非饱和土与特殊土的水气运动规律、变形、强度、屈服、水量变化、细观结构演化、温度效应等许多重要力...  相似文献   
18.
常用的高边坡监测方法是在高边坡周围设立固定的观测基站对高边坡进行监测,但高边坡变形会使观测基点产生位移,从而影响观测数据的准确性.为了避免高边坡变形对设立的固定观测基点的影响,提高观测精度,提出了全站仪自由设站坐标差分法的观测方法,论述了该方法的原理、误差分析以及其在高边坡变形监测中的应用.对在特殊环境下的变形观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通过在桩-土界面设置接触面,选用合理的单元类型,建立了较为符合压入桩压桩实际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利用得到的有限元模型,采用单元生死技术对压入桩压桩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讨论了成层地基压桩过程中桩周土体的竖向应力及应变随压桩深度的动态变化。选用桩型为钢管桩,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压桩深度的增加,桩内桩周土体的竖向应力(或应变)一直表现为压应力(或压应变),且逐渐增大;桩外桩周土体的竖向应力(或应变)逐渐由压应力(或压应变)变为拉应力(或拉应变)。随着压桩深度的增加,桩内桩周土体前3层竖向应力(或应变)的变化幅度基本一致,第4层的变化幅度增大;桩外桩周土体每2层土之间的差异都较大。  相似文献   
20.
储油状况下油罐底板探漏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开罐检漏、传统检漏和带油检漏方法的优缺点,得出储油状况下油罐检漏技术的重要性,指出油罐底板检漏一直是油罐检漏的热点和难点。为找到适合覆土油罐和洞库油罐特点的油罐底板探漏方法,简要介绍了目前国内外油罐底板主要探漏方法,着重说明了各种方法的探漏原理、探漏精度和定位功能。分析对比了各种探漏方法的优缺点,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改造和新建油库的油罐底板探漏方法提出合理化建议,为现阶段油库的扩容改造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