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基于DSP的双伺服驱动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某型火炮伺服系统的数字化改造,设计了一种基于单片DSP的双伺服驱动系统.本设计利用电机控制专用芯片--TMS320LF2407A,独立输出两路PWM控制信号,分别驱动高低和方位两个伺服电机.功率放大电路采用工作在受限单极倍频可逆PWM控制模式下的H桥结构.试验表明,该数字伺服系统工作可靠、动态响应快、噪音低.  相似文献   
22.
应用螺旋理论对并联机器人中常用的一种结构形式—Stewart平台机构进行了静力分析计算 ,并对我校的一个六自由度试验平台进行了校核 ,结果表明分析过程简单明了、运算方便  相似文献   
23.
随着管道机器人应用领域与任务需求的不断增大,机器人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如输出功能相互耦合、定位精度不高以及复杂环境下可靠性低。针对石油水平井对于管道机器人的特殊应用需求,将公理化设计理论应用到机器人系统设计中,创新设计一种基于挠性支撑结构的全液压驱动管道机器人。概述公理化基本原理与设计过程,对全液压驱动管道机器人进行概念设计,完成设计耦合性分析。确定机器人机械系统与液压系统具体结构组成,并分析其工作机理。应用AMESim软件,对机器人运动原理方案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全液压驱动管道机器人可以实现自动往复运动,牵引力可以达到30 kN,运动速度可以达到0.12 m/s;机器人牵引能力与运动速度可以完成单独调节,从而实现解耦设计。  相似文献   
24.
风冷式冷水机组的能效较低,为了提高机组性能,机组被设计成具有2个或多个制冷剂回路的多机头形式。对多机头风冷式冷水机组的运行控制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其优化运行控制策略,利用TRNSYS软件建立了机组模型并进行了验证,最后利用典型的办公建筑来评估采用优化运行控制策略后机组的节能潜力。同常规控制策略相比,单纯优化运行制冷剂回路的控制策略能使机组年度能耗下降6.5%,同时优化运行制冷剂回路和压缩机的控制策略能使机组年度能耗下降7.9%,节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5.
超精密扭轮摩擦传动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进行超精密定位,人们提出了运用扭轮摩擦传动。本文针对这种结构对其传动原理与动力学特性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新的结论。  相似文献   
26.
考虑横观各向同性压电材料中螺位错的亚音速运动问题。应用复变函数方法 ,得到了运动螺位错产生的电弹场的解析解。当螺位错的运动速度为零时 ,其解便退化成由Pak给出的静止螺位错产生的电弹场。  相似文献   
27.
一种带过流保护的MOSFET管驱动电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适合MOSFET管的一种驱动与保护电路,电路利用高频磁隔离耦合技术,驱动信号响应快,且具有过流保护功能.对该电路进行了详细分析,给出了参数设计原则,并通过MATLAB仿真和实验测试,证明了其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8.
针对传统的模拟抖动控制系统体积大、灵活性差的缺点,设计了一种基于单片机的新的激光陀螺数字抖动控制方法,建立了陀螺抖动的数学模型,比较研究了传统的模拟正弦波驱动和新的数字方波驱动的抖动特性,指出了后者不同于前者的抖幅变化律及非线性的随机噪声注入方式。仿真和实验证明,该方法能很好满足激光陀螺抖动控制要求,保证陀螺性能。  相似文献   
29.
将一种基于参数自调整的模糊控制器应用于坦克电传动系统中,并在MATLAB\SIMULINK中设计了参数自调整的模糊控制器。仿真和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案能克服原有电传动系统中常规控制不能适应大范围工况变化的弊端,具有调速范围大,鲁棒性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30.
介绍了在WINDOWS2000平台下,基于网络技术的多功能火箭发动机试验台控制测量系统设计与实现。给出了系统的硬、软件结构,完成了系统的研制并通过试验验证了该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