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2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对橡胶挠性接管的静、动态特性进行了研究 .给出了橡胶挠性接管耐压强度的理论计算公式 ,建立了粘弹性管壁管道动态特性数学模型 ,并对方程组进行了求解  相似文献   
92.
热边界层流动中管道的热损失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在高粘液体管道输送中,利用热边界层减阻需确定热流量的计算。热边界层流动中管道的各种热损失是总热流量的一部分。热损失有管内、管外及保温层三种形式。管外热损失是向周围的空气散发的,通过对流的形式发生。管内的热损失是导热或对流。保温层的热损失主要是导热。利用热边界层理论的成果,给出了各种传热系数和管道热损失的计算公式,并给出了多个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93.
针对西北高海拔、高寒地区供热速度慢、热效率低等问题,研制出一种新型、高效热媒,热媒在一个大气压下沸点可达到116℃。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优化出了热媒配方;经热媒节能效果现场模拟实验,证明了所研制的热媒能显著改善供热效果;对热媒腐蚀性、风险性进行了分析。该热媒成本低、工艺简单、腐蚀性小、安全性高,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军事效益。  相似文献   
94.
针对高超声速流动气动加热与结构传热的复杂耦合问题,探索和研究基于有限体积法的高超声速流-热-固一体化求解方法,将流场与结构温度场进行统一建模与数值模拟。该方法避开了传统气动加热和结构传热耦合求解方法在时间域内进行流场与结构温度场耦合交替迭代计算所带来的大量数据交换与计算,将流场与结构温度场作为一个物理场,采用统一的控制方程进行求解。采用典型高超声速绕流二维圆管稳态或非稳态流-热-固耦合算例对该一体化方法进行验证,稳态时圆管驻点温度最高达到648 K,非稳态时的热流密度和结构温度与参考文献和实验值吻合较好,由此证明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和正确性。与耦合计算方法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一体化求解方法所得计算结果更接近实验值,并且计算量和网格依赖性都相对较小,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计算精度,能为高超声速飞行器一体化热防护设计提供有效的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5.
利用热分析手段和卤酸气体选出装置对含卤电线电缆热解时的卤酸气体逸出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含卤电缆在热解过程中卤酸气体的选出量受温度的影响显著。铜芯、铝芯对电线绝缘层热解有影响。含铜芯或铝芯线料热解时的卤酸气体逸出量比电线净绝缘层的少。随着氧含量的增加,卤酸气体逸出量几乎成线性增加。  相似文献   
96.
线性唯象传热规律下热机内可逆热经济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符合线性唯象传热规律(q∝Δ(T-1))的热机内可逆热经济学做了进一步研究,导出了在给定条件下Novikov热机的最优利润解析式,并得到了最优利润和相应的效率同其它参数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7.
稀薄流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加热耦合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稀薄流域高超声速飞行器的气动加热问题,开展耦合数值计算研究。通过引入牛顿冷却定律,将直接模拟蒙特卡洛数值模拟方法与结构传热计算方法相结合,设计一种可对全机外形进行气动热和结构传热计算的高效松耦合方法,实现飞行器防热层结构材料温度分布特性的数值模拟。在以钝锥外形为例对直接模拟蒙特卡洛数值模拟程序进行验证的基础上,采用该方法对X37B轨道飞行器外形长时加热与结构传热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给出结构温度及热流密度随飞行时间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设计的耦合计算方法能够模拟稀薄流域高超声速飞行器的气动加热及结构传热耦合过程,可为该类飞行器的气动热分析及热防护设计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8.
不良导体热系数测量普遍采用的是稳态法,但表面散热率的间接测量和样品侧面散热与漏热给测量带来一定误差,使得热系数实际测量值略微偏大。介绍了新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数值计算方法,并且分析研究了样品边缘(侧面)热损失的物理模型,提出了新的数学模型和数据处理方法,纠正了这些偏差,与实验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99.
针对正交异性材料的二维非线性热传导反问题,本文采用顺序函数法对表面热流辨识进行了研究。在求解反问题时用到有限体积法、牛顿-拉夫逊法并引入未来时间步长的概念。在每个时间步内,将待辨识热流视为非线性方程组的未知量,通过一个迭代过程进行求解。从文中的例子可以看出,真实热流和辨识热流结果相近,从而证明了本方法在辨识二维非线性热传导反问题时是准确、稳定、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0.
通过对影响油气受热着火的关键因素进行研究,为发展主动防护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基于系统的实验和分析,探究了快速氧化现象、热源加热速度、热源面积与爆燃空间比例对热着火发生时临界浓度、着火概率和着火延迟期的影响,提出了温升热源条件受限空间能否发生热着火的综合判据。该判据认为:如果油气体积分数低于2.4%,受限空间体积与热源面积比值小于0.64m,那么即使温度达到873K,湿度降低到18%~21%,着火也不会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