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51.
建立了在一个含有若干障碍点的矩形母域内求一个最大面积避障矩形问题的数学模型.通过分析避障矩形的几何特性,找到了求解这一含有0-1变量的非线性规划数学模型的一种特殊解法.  相似文献   
52.
分析了影响对空威胁判断的威胁因素,确定了各属性值离散化的处理标准,构建了基于粗糙集理论的对空威胁判断决策信息表;通过基于属性重要性的约简方法和基于正区域的约简方法对威胁因素进行了约简,确定了水面舰艇对空威胁判断的威胁因素,最后用Matlab仿真技术验证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3.
碳氢化合物红外光谱特征吸收主要为甲基、亚甲基等结构基团的振动吸收,特征性不强,但C—C主链红外光谱振动吸收能表达不同碳氢化合物的分子结构特征。应用碳氢化合物红外光谱指纹区谱图形貌特征,建立了根据C—C主链红外光谱识别碳氢化合物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指纹区提供的特征信息能够实现对不同结构碳氢化合物的识别,准确率高达99%,优于采用碳氢化合物甲基、亚甲基等结构基团的红外光谱振动吸收信息获得的识别结果。  相似文献   
54.
新疆紧邻世界最大毒源地“金新月”,处在“金三角”和“金新月”两面夹击之下。近年来,新疆的毒品犯罪活动日趋突出,吸毒群体不断扩大,严重影响了新疆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从宏观社会环境、微观环境及吸毒者个体因素三个方面对新疆吸毒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期为新疆禁吸毒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5.
根据BaTiO3的吉布斯自由能展开式,讨论了对称群Oh操作的所有不可约表示,考虑到不同不可约表示项的相互作用,并利用相稳定条件,推导出可能对称相的温度曲线。  相似文献   
56.
获取对应笔画级连通区的最大稳定极值区域,实施形态学闭操作融合相距较近的最大稳定极值区域,融合后最大稳定极值区域对应的单个汉字区域;利用灰度共生矩阵描述最大稳定极值矩形区域的纹理信息,将其作为卷积神经网络的输入,卷积神经网络对最大稳定极值区域进行分类,过滤非汉字部分;利用最大稳定极值区域颜色直方图的Bhattacharyya距离等特征对最大稳定极值区域进行聚类,同一类最大稳定极值区域组合得到汉字文本候选区域;再次利用卷积神经网络对候选文本区域进行分类,过滤非文本部分,剩余的就是定位到的汉字文本区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对于汉字区域定位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7.
针对航空集群协同反隐身探测盲区的识别判定问题,在多种编队构型下的集群协同探测仿真结果的基础上,运用属性的0-1分辨矩阵方法进行识别,对于连通的区域,建立相关模型,求得允许目标通过的最小宽度,将建立的模型应用到模拟作战中,仿真结果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和合理性。结论表明,航空集群协同横向探测盲区可视为探测区下的保护区;纵向探测盲区则视为连通区域;斜探测盲区的判定,则依据通道倾斜角、通道长度和宽度的比值而定。  相似文献   
58.
提出一种求解二阶线性椭圆形偏微分方程过值问题的新型复级数展开法,并用于求解二维各向异性稳态渗流问题,首先得到了各向异性稳态渗流矩形域、圆形域一般解析解,而且给出数值算例。  相似文献   
59.
本研究采用《学习适应性测验》、《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石河子市内初班初一、初二年级少数民族学生进行了测查。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学习适应性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显著相关;从内容上看心理健康与学习适应性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学习态度、学习环境和心身健康三个方面受到心理健康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60.
采用端部半刚性连接梁单元模型进行模拟焊接节点的损伤,并基于应变模态理论,提出了一种焊接节点损伤识别两步法。第一步,先整体测量结构的位移模态并推导出应变模态,然后采用改进后的目标函数,通过信赖域优化算法对损伤节点位置进行准确判定;第二步,采用提出的杆端应变模态变化比指标,实现焊接节点损伤程度的精确识别。经工程实例的数值仿真及试验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及优越性,为解决这类大型焊接结构焊接节点的损伤识别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