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
基于特征结构配置参数化方法,提出了车辆主动悬架控制器设计方法,其目的是设计一组状态反馈控制器,使得闭环结构系统具有希望极点和特征向量。该方法提供的自由参数,可用来满足系统的鲁棒性能等指标。该方法直接基于车辆悬架系统的参数矩阵,故便于工程应用。对车辆悬架系统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法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   
22.
磁悬浮列车系统轨道动力学分析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建立了磁悬浮列车系统轨道动力学方程组,讨论了轨道结构参数对弹性轨变形、极限速度及模态的影响,并结合KDⅢ车的试验结果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23.
为了控制起重机吊重摆动幅度在最短时间内衰减到规定范围或平衡点附近,同时考虑到由于外界不确定性因素导致的系统模型的不确定性,设计了自适应径向基函数Radial Basis Function(RBF)神经网络补偿控制器。RBF神经网络对系统模型的未知函数进行辨识,并将辨识信息提供给控制器。实验结果表明:吊重摆角约在5s时跟踪给定幅度的正弦信号,并在参考信号发生突变时,摆角仍在给定的范围内;RBF神经网络约在5s后几乎以零误差辨识未知函数。所设计的控制器对不确定性因素具有较强的鲁棒性,这也验证了控制系统稳定性证明结论。  相似文献   
24.
主动悬架系统中作动器模型的建立及性能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主动悬架系统通过液压装置产生的作用力,改善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和行驶安全性(通过性),在设计实车主动悬架系统的工作中,考虑到主动悬架液压系统的动态特性会影响作用力的变化过程,首先对主动悬架系统作动器的工作状态进行分析,建立主动悬架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对它们的动态特性进行计算和分析,为主动悬架控制系统的合理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5.
某轮式装甲车辆悬架系统缓和、衰减冲击效果不佳,影响车辆战术性能发挥。提出了简单有效的改进方案,并应用AMESim软件对悬架原系统与改进系统进行了建模仿真。通过仿真结果分析,验证了改进方案的可行性。为装备的技术改造提供了一个简单有效的可选方案。  相似文献   
26.
针对越野汽车的行驶条件,对传统线性被动悬架、非线性被动悬架和非线性主动悬架的动态特性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悬架系统的动力学模型,采用统计线性化方法对非线性弹簧悬架进行求解,利用MATLAB/SIMULlNK工具箱对悬架模型进行了动力学仿真。仿真结果表明:非线性弹簧悬架模型比传统的线性悬架模型更符合越野汽车悬架系统的振动运动,而采用基于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方法的主动控制非线性悬架,则能获得更好的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  相似文献   
27.
非线性控制在磁悬浮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滑模变结构控制原理设计磁悬浮系统非线性控制器,并在磁悬浮球装置上进行了试验,结果证实这种控制器具有完全的鲁棒性、良好的参数适应性,设计方法也有广泛的适用性。悬浮系统的刚度有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28.
根据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分析综述了影响电流变效应 (ER效应 )的因素  相似文献   
29.
对4×4轮式两栖车的可升降独立悬架进行了方案选择与具体设计;前悬架采用双横臂式扭杆弹簧带摩擦减振器的可提升悬架,后悬架采用肘内传动式单纵臂导向机构的可提升悬架;并在此基础上用ADAMS软件建立了整车三维实体参数化模型,在该模型下对选择的方案进行了动态仿真研究.最终确定出该悬架方案形式是一种可行方案.在方案验证时,采用了虚拟样机设计技术和动态仿真研究手段,利用轮式整车模型,在ADAMS/View环境下,以操纵稳定性分析为重点,进行了车轮提升、通过性、稳态转向特性、瞬态横摆响应以及回正能力等的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30.
建立了充分考虑液压装置动力学特性的车辆半侧非线性主动悬挂模型,并提出了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与非线性逐步后退法相结合的内外环控制方案。首先根据目标需求在外环设计二次型指标下的最优控制器;然后在内环利用逐步后退法处理因液压装置引入的非线性项。仿真结果表明,使用该设计方案的主动悬挂可以获得比被动悬挂优越的车辆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