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81.
针对C3I系统对军用数据的实用需求,文章重点对分布式数据库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对分布式数据库的C3I系统应用提出了具体应用建议。本文可对C3I系统工程总体技术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2.
我军对某型坦克火力系统实施状态维修,准确的技术状态评估是状态维修的前提,技术状态指标体系是进行火力系统状态评估的依据。构建指标体系的过程中,首先应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技术状态参数体系的层次结构,然后采用云模型的方法获取参数体系中各定性、定量参数的相对重要度等级,依此使参数体系最优化。实例证明,上述方法有效解决了构建坦克火力系统技术状态指标体系的构建中分类不明确、筛选困难等问题。  相似文献   
83.
介绍了乙二醇生产工艺流程,分析其生产过程中的火灾危险性,并从工艺角度提出防火对策.  相似文献   
84.
高技术条件下的装备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研究高技术条件下装备保障的特点,概要阐述了外军装备保障的发展趋势,重点分析了我军装备保障的现状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装备保障发展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85.
基于贴近度的机械设备技术状态综合评估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讨论了模糊逻辑方法应用于技术状态综合评估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贴近度概念的技术状态综合评估方法;介绍了专家系统开发时,基准状态集的建立、基准状态中特征参数的选择、特征参数归一化处理模型等关键技术;讨论了专家系统的运行方式和知识库扩充的基本步骤.  相似文献   
86.
圆柱体构件中非轴对称人造缺陷偏心圆孔的超声探伤一直是无损检测的难点。基于脉冲反射原理设计超声实验平台,根据检测回波信号判定偏心圆孔缺陷所呈现的特征。在实验研究基础上,针对声场在圆柱体工件内部的传播情况,根据惠更斯原理以圆柱体为发射声源,基于k-wave仿真工具箱建立仿真平台,并利用声学传感器接收声波信号,设计的仿真平台能够实现360°同时刻采集工件的发射信号,同时利用传播过程中声压强弱的变化构建声场模型。根据采集的信号采用逆时反演重构模型,直观可视化地重构了内部缺陷的位置形状信息。  相似文献   
87.
针对单元网格发生变形重构中新旧网格之间的数据插值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格点格式有限体积法的流场数据传递方法。利用非结构动网格技术,将旧网格单元移动到新网格单元,同时时间推进求解流场控制方程,获得移动后旧网格单元物理量,并将其赋给新网格单元,以此来实现两套网格间的信息传递。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信息传递过程中没有引入插值误差,理论上流场求解方法的精度就是信息传递精度,验证结果表明其显著优于二阶插值精度。  相似文献   
88.
首先将低分辨率及相应高分辨率图像进行非下采样Contourlet变换得到细节图像对,然后通过多任务学习估计细节图像之间的映射参数对低分辨率图像进行重建.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取得比传统线性插值、双三次方法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9.
着重阐述了细水雾灭火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灭火技术,其产生的背景和意义,介绍了细水雾灭火装置的灭火原理和技术特点,并结合高压细水雾灭火装置,提出了在消防部队灭火救援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应掌握的技术要领。  相似文献   
90.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住房规划环境制约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四川省共有153个县(市、区)不同程度受灾,全省灾区需完成城乡住房重建49131.22万m^2(445.4万套),重建城乡住房规划受到资源、环境的制约。通过对其制约因素分析,提出了对环境保护、资源保护有针对性的措施和对策,并对住房选址和建设生态人居环境提出了建议,有利于灾后重建城乡住房规划向建设生态人居环境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