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5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 毫秒
131.
本文对液体火箭发动机烧蚀冷却推力室的冷却机理进行了分析,较为全面地考虑了影响温度场的主要因素,利用六点中心差分建立了离散数学模型,并对室壁温度响应进行了计算,得到了烧蚀速率和侵蚀速率等。所得结果可供设计推力室时参考。  相似文献   
132.
本文研究AR 模型参数特征用于瞬态信号自适应检测的问题。本文依据AR 模型参数矢量长度为特征检测信号的思思,提出了一种具有良好地自适应抑制噪声扰动的参数估计方法,弥补了LS、SVDT 方法的不足。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均表明,本文的方法具有很好的AR 模型参数估计和瞬态信号检测性能。  相似文献   
133.
本文用样条有限点法分析梁和基于Berger假设的板的几何非线性动力响应,推导了以样条结点参数表示的基本方程,用wilson-θ法求解动力增量方程,求得挠度响应曲线。本文的方法与有限元法比较,共计算时间省,程序简单,可在微机上计算。  相似文献   
134.
本文提出了有限水域内水下爆炸实验设计的一般考虑方法,结合实验结果得到了各种条件(λ/D)下圆柱壳受水下爆炸作用时的壁压分布规律,采用塑性动力学中绝对最小原理对结构响应进行了数值计算,给出了冲击波作用下圆柱壳响应的一种偏安全估算方法。  相似文献   
135.
本文针对旋转体金属目标,提出了改进的时域递推法,以计算其电磁脉冲响应特性,它将面上的二线问题降为一线问题,减少了计算量,以便于计算大尺寸目标。同时,用该方法计算了不同脉冲宽度激励下球的反射波形和不同长度棉球的反射波形,并讨论了它们的特性。  相似文献   
136.
基于多自由度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和结构的几何方程推导出识别单一动态载荷的数学模型。并将此理论应用于枪击载荷的识别,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同时,给出了一套完整的动载识别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37.
在机构的运动弹性动力分析中,稳态响应的求解已有了多种方法。本文通过分析、比较,提出了用加权余量法求解弹性机构稳态响应的思想,并给出了两种基本算法。作为应用,本文还给出了两个算例,其中空间四杆RS'SR 机构为本文首次给出。  相似文献   
138.
多频激励微波非线性电路分析及其同伦连续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分析了微波非线性电路在多频激励下的频域稳态响应,给出了同伦连续这一简单有效的算法,结合实际计算了实例。  相似文献   
139.
采用状态变量计算硅整流发电机的工作特性是最新的研究成果.本文将这一成果开发到硅整流发电机坦克供电系统瞬态特性的研究中.实践证明,能大大节省计算工作量.文中有计算实例和与实车试验结果的对比.  相似文献   
140.
Military rapid response mechanisms are generally understood as troops that are on standby, ready to be deployed to a crisis within a short time frame. Yet, the overall track record of the existing multinational rapid response mechanisms within the European Union, the African Union, and 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 remains disappointing, and the United Nations does not even have a rapidly deployable capacity anymore. Meanwhile, despite that calls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se mechanisms are still being voiced politically, scholarly literature remains fragmented. This is problematic as many of the obstacles faced by these organizations are similar. This forum uniquely compares experiences from the four aforementioned organizations. Drawing on these insights, this introductory article identifies some key factors that hamper or enable the development and deployment of multinational rapid response mechanis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