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8篇
  免费   198篇
  国内免费   3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1.
应用载荷直接获取航天器平台的时间和公共测量信息,并不能完全满足载荷的高精度时间基准和共用信息使用需求。一些功能载荷具备向外输出高精度时间和状态测量信息的能力,但硬件接口资源有限。将功能载荷作为FC-AE-1553光纤网络的一个节点,在FC-AE-1553光纤网络中叠加IEEE 1588v2时间同步协议,功能载荷的高精度时钟源能同步给有需求的其他载荷。并在时间同步的前提下,将功能载荷的测量数据如定位数据、姿态数据和轨道数据等共用信息同步发送至网络上的其他载荷节点。通过时间同步与同步发送机制,解决了各载荷对高精度时间和共用信息的需求,弥补了专用信息硬件接口资源的不足。结果表明,与直接利用航天器平台的信息源相比较,当时钟源和共用信息来自功能载荷时,FC-AE-1553网络时间同步之后的时间基准精度和共用信息利用性能高出3个数量级,载荷获取的UTC时间精度达到百纳  相似文献   
112.
在提出电力电子器件及其组合多时间尺度动力学表征需求的前提下,以目前常用的全控型电力电子器件——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IGBT)为例,系统分析并归纳了目前在IGBT及其组合多时间尺度动力学表征研究方面的进展和成果,包括作为基础的大功率IGBT及其组合多时间尺度电热瞬态建模方法、基于模型的大功率IGBT模块失效量化表征方法以及用于辅助分析的IGBT组合多速率仿真方法。此外,介绍了基于IGBT多时间尺度模型的装置应用设计案例。从建模方法、可靠性评估、仿真手段以及应用设计四个方面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大功率IGBT及其组合多时间尺度的动力学表征方法,可为电力电子混杂系统的精确设计提供电力电子器件层面的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3.
结合装备表面智能维修保养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介绍了装甲装备故障智能检测技术、自适应、自修复功能材料,装甲装备器材全自动保养设备等先进技术,侧重装备维修保养阐述了如何提高信息化程度,推进军队武器装备维修保养技术的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4.
在文献[1-3]中求得的XNAV基本方程中,时间和距离是指太阳质心系(BCRS)中的坐标量。但在实际测量中,接收机测量的时间是时钟的固有时,接收机的位置一般应以地心系(GCRS)为基准。在相对论框架内完成这两个坐标转换,使得XNAV测量方程能够直接得到应用。最后给出了完整的XNAV高精度测量方程及其在实际测量中的计算过程。  相似文献   
115.
时敏打击指挥控制技术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时敏目标打击链,介绍了压缩打击链的主要途径,描述了图像处理、战场数据管理、武器动态分配、智能代理集成等有关时敏打击指挥控制技术,为时敏打击指挥控制系统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6.
提出了信号时域平均处理的新算法,解决了周期截断误差对平均结果的影响,并对测取的齿轮箱齿轮故障振动信号进行了处理。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齿轮故障信号的处理中能够消除背景噪声的影响,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7.
利用Lyapunov-Perron方法在适当的谱间隙条件和适当小的时滞假设下,证明了一类非自伴算子情形下半线性时滞抛物方程惯性流形的存在性。  相似文献   
118.
Burn‐in procedure is a manufacturing technique that is intended to eliminate early failures of system or product. Burning‐in a component or system means to subject it to a period of use prior to being used in field. Generally, burn‐in is considered expensive and so the length of burn‐in is typically limited. Thus, burn‐in is most often accomplished in an accelerated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shorten the burn‐in process. A new failure rate model for an accelerated burn‐in procedure, which incorporates the accelerated ageing process induced by the accelerated environmental stress, is proposed. Under a more general assumption on the shape of failure rate function of products, which includes the traditional bathtub‐shaped failure rate function as a special case, upper bounds for optimal burn‐in time will be derived. A numerical example will also be given for illustration. © 2006 Wiley Periodicals, Inc. Naval Research Logistics, 2006  相似文献   
119.
The (standard) randomization method is an attractive alternative for the transient analysis of continuous time Markov models. The main advantages of the method are numerical stability, well‐controlled computation error, and ability to specify the computation error in advance. However, the fact that the method can be computationally very expensive limits its applicability. In this paper, we develop a new method called split regenerative randomization, which, having the same good properties as standard randomization, can be significantly more efficient. The method covers reliability‐like models with a particular but quite general structure and requires the selection of a subset of states and a regenerative state satisfying some conditions. For a class of continuous time Markov models, model class C2, including typical failure/repair reliability‐like models with exponential failure and repair time distributions and deferred repair, natural selections are available for both the subset of states and the regenerative state and, for those natural selections, theoretical results are available assessing the efficiency of the method in terms of “visible” model characteristics. Those results can be used to anticipate when the method can be expected to be competitive. We illustrat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method using a large class C2 model and show that for models in that class the method can indeed be significantly more efficient than previously available randomization‐based methods. © 2006 Wiley Periodicals, Inc. Naval Research Logistics, 2006  相似文献   
120.
分析了战时装备调配保障决策的特点,运用模糊聚类分析法对装备调配保障对象进行了分组和优先级排序,以此为基础,运用目标规划法构建了战时装备调配保障决策模型,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