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18篇
  40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71.
采用四球试验机研究Cu、Zn(OH)2和PbO3种不同纳米粒子的摩擦性能,探讨纳米粒子在油品中的润滑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纳米粒子在油品中抗磨作用的发挥存在载荷临界点;只有当载荷高于临界载荷时,纳米粒子才能表现出良好的摩擦学性能。  相似文献   
272.
编队超视距空战效能评估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有的两步裁定空战模型大多直接借鉴基于飞机易损性的先敌发射概率计算方法,而各种飞机的易损性无法通过解析模型来获取,因此降低了模型的通用性.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作战飞机先敌发射指数概念,并基于空战双方的先敌发射指数提出了新的先敌发射概率计算模型和更为具体的编队超视距空战效能评估模型.最后给出了相关实例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273.
弹药塑料包装透湿机理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弹药塑料包装材料的透湿机理、测试方法、透湿原因、影响因素等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塑料包装材料在弹药中的应用现状,提出了提高弹药塑料包装防潮性能的建议。  相似文献   
274.
大口径顶置火炮输弹机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大口径顶置火炮弹药自动装填系统的关键技术问题,提出了大口径顶置火炮输弹机各工作阶段的力学模型和动力学方程,并通过输弹速度与时间的计算分析,得到了3种输弹方式的输弹速度与时间关系曲线,其结果对大口径顶置火炮供输弹系统的研究具有较大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75.
为提升仿真模型开发效率,降低仿真模型的维护成本,本文从模型规则可视化建模需求入手,提出了基于有限状态机的实体模型行为规则形式化表达模型,并对基于有限状态机的模型规则可视化建模工具框架进行了设计,对模型规则可视化建模的工程实现进行了理论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76.
针对导弹电液伺服机构的跟踪控制问题,设计了一种模糊滑模控制方案。将高层滑模函数作为模糊控制系统的一维输入,简化了一般模糊滑模控制系统结构,从而得到具有少量规则的模糊滑模的设计方案。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方案可以减小跟踪误差,增强系统的鲁棒性和削弱控制信号中的高频抖振。  相似文献   
277.
导弹潜艇超视距作战是现代装备发展的需要,也是未来海战的需要.明确了导弹潜艇超视距作战能力的概念,分析了导弹潜艇超视距作战能力指标的要素,重点介绍了影响导弹潜艇超视距作战能力的三个指标,即生存能力、信息保障能力和潜射导弹系统作战能力,并建立评估指标体系,为下一步能力评估奠定基础,也为导弹潜艇超视距作战的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78.
火炮反后坐装置故障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后坐装置是火炮的"心脏",性能好坏直接关系到其战斗力的发挥。节制环磨损及复进机漏液是反后坐装置最常见的故障。分析了节制环磨损和复进机漏液的故障机理,给出了磨损量以及漏液量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火炮后坐、复进反面问题计算程序,模拟计算火炮在节制环磨损和复进机漏液情况下的运动诸元。进而预测在其它射击条件正常情况下,火炮平均无故障射弹发数。  相似文献   
279.
通过到八所军队院校的科研工作调研,总结了他们科研管理的成功经验,简要分析了我院科研工作存在的问题,对进一步加强学院科研工作进行了理性思考,提出了科研工作机制创新的设想。  相似文献   
280.
The failure mechanism of a cylindrical shell cut into fragments by circumferential detonation collision was experimentally and numerically investigated. A self-designed detonation wave regulator was used to control the detonation and cut the shell. It was found that the self-designed regulator controlled the fragment shape. The macrostructure and micro-characteristics of fragments revealed that shear fracture was a prior mechanism, the shell fractured not only at the position of detonation collision, but the crack also penetrated the shell at the first contact position of the Chapmen-Jouguet (C-J) wave. The effects of groove number and outer layer thickness on the fracture behavior were tested by simulations. When the thickness of the outer layer was 5–18 mm, it has little effect on fragmentation of the shell, and shells all fractured at similar positions. The increase of the groove number reduced the fracture possibility of the first contact position of the C-J wave. When the groove number reached 7 with a 10 mm outer layer (1/4 model), the fracture only occurred at the position of detonation collision and the fragment width rebound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