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遵循复合材料中各夹杂相互影响的条件下,构造呈双周期分布且相互影响的椭圆形刚性夹杂模型的复应力函数,采用复变函数的依次保角映射方法,达到满足各个夹杂的边界条件,利用围线积分将求解方程组化为线性代数方程组,推导出了椭圆形刚性夹杂呈双周期分布的界面应力解析表达式,并讨论了夹杂间距对界面应力最大值(应力集中系数)的影响规律,描绘出了曲线。  相似文献   
2.
组合回转壳体在工程结构系统中大量存在,对它们进行动力分析是十分必要的。介绍了混合界面法的主要原理和在组合回转壳体结构系统动力分析中的应用,并用两个例题作了分析和计算,证明是成功的。该方法可推广到其它复杂系统结构的动力分析。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复合导线在一定的频域,其导电性能优于铜导线的高电导特性的物理实质.认为,这种特性是由于电磁波在导线内部界面上的反射引起的.  相似文献   
4.
交互系统是一体化建模仿真环境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解决人机关系,使用户可以方便地与仿真机作高速通讯,对仿真运行进行实时监控。本文在简要介绍整个系统概况的基础上,对交互系统的总体设计、命令分析与处理、功能实现等几个方面展开了讨论。此外,还简单介绍了交互界面的设计和实现情况  相似文献   
5.
引入“DC”空间的概念,研究了带紧扰动的m-增生算子的满值性问题,改进了Kartsatos、Deimling、周海云以及徐宗本等人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7.
基于广义Sylvester矩阵方程的参数化解,将鲁棒性能指标和跟踪观测器参数矩阵进行参数化表示,从而使鲁棒跟踪观测器的设计问题转变成求解最小化问题.提出了一种设计鲁棒跟踪观测器的简单有效的算法,并通过实例和仿真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8.
根据三维数字射线追踪法,研究了扰动后的电离层对不同波段的电磁波传播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人工手段扰动电离层可以显著影响无线电波的传播,受扰电离层可以引导甚低频波(VLF)进行"哨声模式"传播,进而实现对潜通信;使得短波(HF)传播轨迹发生偏转、逃逸、聚焦和散焦,进而实现短波干扰;降低卫星通信频率,进而利用新波段实现卫星保密通信,同时还能产生透镜效应,对实现卫星通信的甚高频波(VHF)产生额外增益,增强通信效果。  相似文献   
9.
通过实验研究含不同诱导缺陷的复合材料T型接头的弯曲力学性能和失效过程,采用引入脱黏缺陷和三角区填充率缺陷来诱导T型接头的不同失效模式。结果表明不同失效模式下T型接头所表现出来的弯曲力学性能差异极大,完好的T型接头所能承受的载荷为288.5N,界面脱黏会削弱其30%的承载能力,而三角区填充率的减少会导致裂纹在填充区内部引发和扩展,导致T型接头的弯曲力学性能大幅降低。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海岸区域低频地波传播特性预测精度,研究了基于 J.R.Wait 及 FDTD 全波分析算法的罗兰-C 信号海岸效应预测模型;对罗兰-C 信号传播至海岸线时的电场幅度与相位的空间驻波状扰动现象进行了仿真比较;分析了突变和线性渐变两种陆海分界模型下,该扰动在近海岸区域的地/海面及其上空的分布规律,并指出该扰动存在波前倾斜现象。仿真分析表明:该研究进一步克服了 J.R.Wait 算法的局限,限定了驻波扰动变化量级与其在三维空间的分布范围,有助于同时提高罗兰-C 系统在海岸区域地/海面及空中的导航授时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