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1.
试验面选取对碳钢点蚀电位测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金相分析技术和准稳态极化试验研究了试样试验面选取对碳钢点蚀电位测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不同试验面的夹杂物形态有很大差异时,测得的点蚀电位有较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给出了消防机房防雷建设与管理的依据、雷击事故的类型及造成的危害和两个重要术语.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消防机房防雷的几个着力点和消防机房防雷建设及管理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为了达到抑制水下电场特征的目的,需要使船身电位保持均匀。采用边界元法建立了空气-海水两层介质中的船体模型,通过改变牺牲阳极阴极保护系统中牺牲阳极的数量和分布,定量计算了不同保护状态下的船身电位和水下电场,并进行了实验室船模实验。仿真和实验结果均表明:对阴极保护系统进行合理的设计,使阳极与腐蚀区域之间保护电流的作用距离缩短并使多个阳极共同承担同一区域的防腐功能,能够降低单个阳极输出保护电流的强度,提高船身电位的均匀化程度,在达到防腐效果的同时起到抑制水下电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15.
采用准稳态的极化方法研究了两种碳钢在不同pH值的3%NaCl溶液中的极化行为,发现:碳钢在3%NaCl溶液中发生钝化的临界pH值约为8.0;当pH>8.0时,随着pH值的增大,致钝及维钝电流逐渐变小,点蚀电位逐渐变正.同时发现NH+4对碳钢的极化行为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分析讨论计算机房静电危害的基础上,对计算机房地面泄漏电阻、人体峰值电位和人体静电电荷的衰减进行了现场测试,指出机房中存在的静电隐患,并提出了具体的防静电措施。  相似文献   
17.
潜艇服役期间涂层性能退变影响潜艇电场分布,以材料电化学极化状态为边界条件,应用边界元法建立潜艇涂层性能下降、涂层渗透腐蚀、涂层局部破损极化三种潜艇腐蚀静电场模型,从时域和频域特征对螺旋桨扰动电场模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电化学极化状态对螺旋桨扰动电场的电位信号特征及电场谐波频段影响显著。恒电位、线性极化、非线性极化三种边界条件下,螺旋桨以相同频率旋转扰动静电场时,各模型的频率成分占比差异明显。非线性边界条件下的扰动频率和2倍扰动频占比相差最大,线性边界条件下的扰动频率和2倍扰动频占比相差最小。三种边界条件下电场模型的3倍扰动频以上的谐波范围会发生改变,恒电位边界下模型谐波范围最小,非线性边界条件下谐波范围最大。  相似文献   
18.
针对柔性热控薄膜材料导电/绝缘多层复合、微纳尺寸厚度的结构特点,采用10~70 KeV电子辐照的方法开展了kapton基二次表面镜薄膜材料充放电特性的测试试验,获得了表面充电电位、静电放电频次等关键参数,并采用蒙特卡罗方法研究了辐照电子在多层薄膜材料内的输运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由于kapton基二次表面镜薄膜结构的特殊性,当辐照电子能量为10 KeV时未发生静电放电现象,随着电子能量不断增加,薄膜材料的表面充电电位幅值与静电放电频次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规律,且在电子能量为25 KeV时空间充放电效应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与传统的有限差分法和有限元法相比,表面电荷法可降低单元剖分难度并能处理开放边界,更适于计算静电透镜的静电场。针对轴对称及非轴对称两类结构,采用样条函数及奇异形状函数改进电极表面的电荷密度估计,讨论了二维及三维表面电荷法的实现。与具有解析解的单位圆盘进行比较,分析了表面电荷法的电位计算精度,并用于轴对称及非轴对称像管计算。结果表明:对轴对称系统,在文中给定步长下,二维及三维表面电荷法与有限差分法计算相对误差不超过10^-3,且二维方法精度整体高于三维方法,二维、三维表面电荷法对3种像面位置的计算结果与有限差分法结果相比,最大误差不超过0.6mm;对非轴对称系统,3种方案下轴外电子运行轨迹的差异明显,非对称因素所产生的干涉场影响是不可忽略的。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