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德怀特·D·艾森豪威尔(艾克)和乔治·巴顿无疑是二战时期美国最著名的两名战将。作为盟军远征部队最高指挥官,艾森豪威尔指挥着庞大盟军部队从诺曼底滩头跃出,无情碾压着纳粹军队,直至取得欧战胜利;作为第3集团军指挥官,巴顿率部横扫法国全境,一路打到欧陆心脏。但就在盟军胜利后5个月,艾克断然解除了巴顿的指挥职务。昔日的密友顷刻间反目为仇。题图为1945年5月11日美军将领合影留念。前排中为五星上将艾克,左二为四星上将巴顿,左五为布雷德利。  相似文献   
42.
柏林谍影     
1944年6月,盟军诺曼底登陆之后,美国战略情报局(中央情报局前身)曾先后向德国占领区派遣了200余名间谍,这些间谍包括教会人员、西班牙内战老兵、政治难民以及地下劳工组织成员,他们为西线战场的胜利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他们中最为重要和成功的是来自“自由德国组织”的7位英雄。但关于他们的故事由于种种原因直到今天才得以公开。  相似文献   
43.
乔治·丘吉尔·肯尼(George Churchill Kenney)将军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场的美国远东空军司令。这是一个特殊的战场,开战之初,华盛顿即已确定“欧洲优先”战略,太平洋战场的美军因此只能获得最少限度的资源,同时,所有去太平洋战场任职的指挥官还都必须面对一位美国历史上最难处的特殊人物。肯尼将军的故事即在此展开。 从“多面手”到“救火队” 乔治·肯尼1889年8月6日出生于马萨诸塞州布鲁克林。早年他曾就读于著名的麻省理工学院。此后,他师从传奇飞行员伯特·阿科斯塔(Bert Acosta)学习飞行。学习期间,肯尼即表现出过人的冷静和自信。在首次单飞着陆时,肯尼就遇上了发动机停车。但他沉着地将飞机降了下来。阿考斯塔问道:“年轻人,停车着陆,你感觉如何?”年轻的肯  相似文献   
44.
1943年1月,盟国领导人在卡萨布兰卡会议期间一致决定向轴心国最薄弱的软腹部——南欧率先发动反攻。盟军将领认为,对欧洲大陆的首次反攻应该选在意大利西西里岛。为此盟军制定了“爱斯基摩人”行动计划。该行动的目标是夺占西西里,确保同盟国地中海航线的畅通,吸引苏德战场德军西调,并为最终进攻意大利本土作好准备。  相似文献   
45.
1941年12月22日,日本在菲律宾马尼拉西北仁牙湾登陆。菲律宾岸防部队顷刻间土崩瓦解。此时,道克拉斯·麦克阿瑟将军已无心守卫马尼拉。他计划将主力部队撤往巴丹半岛。麦帅似乎认为只有在那里,美菲联军才能顶住日军来势凶猛的攻势。但眼下他最需要的是时间。  相似文献   
46.
这是发生在冷战初期的一次经典秘密行动。时至今天,当事者的回忆也只能呈现事件的隐约轮廓。 1953年10月的一天,潜伏在某巴尔干国家的美中央情报局特工人员住处的门前突然来了几个不速之客。令美国人极感震惊的是,这些神秘人物开诚布公地提出,他们愿意将一架货真价实的苏制现役战斗机——雅克-23“弗罗拉”“短暂”地借给美国。华府方面对这件突出其来的礼物甚为重视。中央情报局与美国空军受命组织偷运军机回国并进行研究。行动代号“阿尔法”。 “阿尔法”行动是冷战时期最秘密的情报行动之一。尽管冷战已成为昨日历史,但  相似文献   
47.
欧内斯特·海明威在他传奇的一生中拥有过许多头衔——著名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战地记者、突击队员、斗牛士……鲜为人知的是,这位富于传奇色彩的冒险家还曾经充当过一段时间的业余间谍——1942年夏,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海明威这位精力充沛、终身热衷于冒险的小说家此时却身在古巴哈瓦那,终日无所事事,心情沮丧。海明威要么在房间里来回踱步,要么喝得酩酊大醉,大声咒骂在这种紧要关头竟然没人请他去前线报道战事。情绪极度低落的海明威最后决定尝试新的冒险。既然没有机会前往战场,那么为什么不就在本地发动一场他个人的战争…  相似文献   
48.
逃离德黑兰     
1978年底,伊朗爆发革命,巴列维国王亡命美国,被激怒的伊朗人冲进美国大使馆,将66名美国外交官扣为人质。为营救人质,美国不异动用精锐的“三角洲”特种部队,但行动以彻底失败告终。人质直到14个月之后才被释放。这就是为世人所熟知的伊朗人质事件。但本文讲述的是这个危机中鲜为人知的一幕。当时还有6名美国外交官在德黑兰藏匿。中央情报局派出特工人员潜入德黑兰,带领着美国人乘坐国际航班成功逃离。这个离奇的故事可不是虚构的好莱坞大片。整个行动直到1997年中央情报局为庆贺建局50周年时才由当事者详细披露。有趣的是,行动的确与好莱坞有关。  相似文献   
49.
“战争期间,他们用自己的语言,传送过扭转战局的秘密信息。和平时期,他们严守秘密,将他们亲历的英雄史实深藏于心。今天,我们特向这些杰出的海军陆战队老战士颁发他们早就应得的奖励。”  相似文献   
50.
“成排的长弓射手肩并肩,向空中发出密集的箭雨;紧接着,满身铠甲的重骑兵疾驶出阵,从开阔地冲向敌阵,最后是一场血腥的肉搏战。”这个常见于好莱坞影片的大场面,在许多人头脑之中几乎就是中世纪欧洲战争的写照。事实上,这种满足感观臆想的场面在中世纪只是个例,历史真相远比此复杂得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