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40篇
  免费   176篇
  国内免费   137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116篇
  2020年   124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105篇
  2015年   191篇
  2014年   557篇
  2013年   568篇
  2012年   621篇
  2011年   507篇
  2010年   580篇
  2009年   559篇
  2008年   639篇
  2007年   550篇
  2006年   421篇
  2005年   434篇
  2004年   366篇
  2003年   318篇
  2002年   281篇
  2001年   301篇
  2000年   146篇
  1999年   134篇
  1998年   106篇
  1997年   115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76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针对体系仿真实验的能力不足、手段不够等问题,通过梳理仿真实验与装备论证的关系,提出应聚焦如何将型号装备融入体系作战这一实验难题,给出面向"超网络+"的装备体系作战运用仿真实验理念;从目标系统分析、作战效果分解、装备灵活组配、行动过程分析、体系评估优化等五个环节,提出解决途径及其相应实验能力;结合能力支撑关系,构建装备体系作战运用仿真实验框架,为进一步提升作战实验能力以支撑装备论证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2.
装备的体系能力贡献度是目前装备发展部门重点关注的问题,它从属于体系能力的研究,是待研装备对体系整体能力作用和影响的度量.在给出贡献度定义的基础上研究了贡献度的复杂性特征,分析了装备对体系能力的影响模式,包括线性模式、非线性模式、比例模式等,分别给出了定义.提出了贡献度多维对比分析方法,给出了基本框架和较为具体的几种测量方法,并通过一个使命任务层的贡献度分析案例对方法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43.
本文从武器装备技术创新管理的概念入手,归纳总结出武器装备技术创新管理的主要特点;然后找出我军在武器装备技术创新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而说明加强武器装备技术创新管理的必要性;最后提出加强武器装备技术创新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4.
装备可测性设计与评估技术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测性设计对于提高装备的测试水平、缩短故障检测和隔离时间,进而降低使用保障费用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综述了装备可测性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阐述了可测性的技术体系,对其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目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和难点问题,并对进一步的研究发展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5.
2009年7月25日至27日,军事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与蚌埠坦克学院在蚌埠坦克学院联合召开了“陆军作战实验理论与实践专题研讨会”。会议由蚌埠坦克学院具体承办,来自军事科学院、总参军训和兵种部、总参61683部队、空军指挥学院、海军兵种指挥学院、二炮装备研究院、南京陆军指挥学院、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解放军理工大学、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防空兵指挥学院、炮兵学院、徐州工程兵指挥学院、昆明陆军学院、南昌陆军学院、西安陆军学院、石家庄机械化步兵学院和蚌埠坦克学院的领导和专家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46.
当前,网络技术作为人们通信、交流和获取信息的一种高科技手段,已经普及到社会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因其具有声音、文字、图像同时传输、互动性相结合的立体式特点以及高效、迅捷的传播速度,深受广大青年官兵的喜好。掌握一定的网络知识,适应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需求,促进军队信息化建设,高标准实现“两个确保”,是新一代官兵必须具备的素质本领。  相似文献   
47.
文化广场     
《华北民兵》2003,(7):58-59
  相似文献   
48.
文章分析了信息时代非战时救灾状态下军队装备保障信息化的重要意义,对非战时救灾状态下军队装备保障决策支持系统及其功能和总体结构进行了分析设计,对装备保障信息化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9.
50.
马乾 《政工学刊》2010,(8):57-57
书是记录社会发展和人类思想的珍贵印记,是智慧与情感的沉淀,是时间与空间的凝结。读书,可以使我们丰富阅历,从容面对人生;拨开迷雾,了解真实世界;净化灵魂,坚定前进决心。过去,有识之士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人生追求,而今,读书更是我们增长才干、加强修养、成就事业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