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近年来,在军事需求牵引和科技进步推动的双重作用下,兼具传统弹药和导弹技术特征的末敏弹一类的智能弹药,已成为战场上的新生力量末敏弹是末端敏感引爆弹药的简称,是一种能够在炮弹的飞行弹道末段探测出目标的存在、并驱动战斗部朝着目标方向爆炸的现代"智能"弹药,主要用于自主攻击机动装甲车辆的"顶装甲"或固定目标的薄弱区域,被称为"坦克杀手"。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面对着在沙漠中逃逸或反扑的伊拉克坦克集群,美军多  相似文献   
72.
73.
文章概述了近年来国外海基反舰导弹战斗部的常用类型、作用特点、研制及装备现状,主要包括爆破战斗部、半穿甲爆破战斗部、聚能装药战斗部及破片杀伤战斗部;着重阐述了半穿甲爆破战斗部的毁伤机理;最后对海基反舰导弹战斗部的发展特点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74.
现代海军水面舰艇一般都装备有多种反舰导弹防御武器系统,包括软杀伤系统和硬杀伤系统,对己方舰艇有较大的安全保障。水面舰艇和水下潜艇却缺少非常可靠的反鱼雷武器进行自卫,加之高威胁、高速鱼雷及其战斗部装药等技术的发展,使得鱼雷给海军舰艇构成的威胁越来越大。采用现代尖端技术的鱼雷攻击性强,防御难度大,使得现役海军舰艇缺乏有效的自卫措施这一问题显得非常突出。如果攻击方使用它们发动攻击,防守方将面临极为严峻的情况,防守方的舰艇上几乎没有一种绝对可靠的现役反鱼雷拦截武器,特别是在对付航速超过200节的超空泡鱼雷的攻击方面令人担忧。所以,为海军舰艇研制出新型超空泡射弹及其火炮武器系统来与之抗衡迫在眉睫。我们认为有必要对攻击性鱼雷的基本特性进行分析,进而探讨防御鱼雷攻击的超空泡射弹技术及其火炮系统的发展。  相似文献   
75.
以智能雷为研究对象,在建立智能雷扫描运动模型和命中毁伤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MEFP智能雷攻击坦克的毁伤效能.通过建立攻击过程的蒙特卡洛模型,编制了智能雷攻击坦克目标的计算机仿真软件,计算了MEFP智能雷发射不同数目的EFP对坦克目标的毁伤概率.结果表明:MEFP智能雷攻击坦克目标的毁伤效能较高,可应用于对付大规模坦克装甲车辆的进攻和武装直升飞机的攻击.  相似文献   
76.
第4代防空导弹关键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介绍目前国外第4代防空导弹已经完成研制和正在研制的几种典型型号导弹,然后分析它们所采用的高精度制导技术、高机动性飞行控制技术、定向战斗部及起爆控制技术、直接碰撞杀伤技术等几个关键技术,最后阐述研究这些技术对于我军发展第4代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7.
在试验的基础上,从炸药对纵火炬的驱动和纵火炬在空中飞散两个方面,对其在战斗部静爆和动态飞行时的爆炸分散进行了仿真研究,研究结果对纵火弹的具体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8.
周义 《国防科技》2001,22(12):40-43
钻地弹,是携带钻地弹头(又称侵彻战斗部),用于对机场跑道、地面加固工事、深入地下的指挥中心等目标进行攻击的钻地武器。常规深钻地武器主要有能钻进18米混凝土或钻进90米以上普通土层的普通导弹和制导炸弹。在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使用巡航导弹外加“地  相似文献   
79.
战斗部署的内容是决心方案的主体部分,战斗部署确定的合理与否,将会直接影响到战斗方案的质量。因此,准确的评估战斗部署方案,对提高作战指挥决策的科学性,保障指挥员定下正确、合理的战斗决心具有重要意义。论文根据战斗部署的定义和战斗部署的要求,建立了城市市区进攻战斗部署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其权重,最后使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战斗部署方案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80.
导弹     
《宁夏科技》2003,(3):52-5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