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0篇 |
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7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2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4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1篇 |
2013年 | 4篇 |
2011年 | 1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2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3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西南物理研究院是我国最大的从事受控核聚变和等离子体物理研究及等离子体应用研究的基地。随着国防三线的调迁,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科研主体于上世纪末相继搬迁成都,在乐山基地留下了大量科研设置和闲置资产。没有科研项目、没有拳头支柱产品.乐山基地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1999年, 相似文献
2.
高速防空导弹在大气中飞行时,由于高温电离会在其头部形成一层等离子体外壳,它将影响寻的导引头天线输入、输出射频信号的传输。分析计算了等离子体对射频信号的衰减、折射和反射。结果表明,在某些情况下衰减不能忽略,S,C,X,Ku之间折射系数的差别是很小的,而反射系数则随频率增加有较明显的增大。这些结果为导引头频段的选择及防空导弹弹道的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1引言 为了在目标识别、跟踪、拦截技术的不断发展中,提高飞机、导弹、舰艇和军用车辆等武器装备的生存力,形成了一门新兴的综合技术——隐身技术,该技术实质上就是尽量减少目标本身对雷达、红外及其它光、电、声探测系统的显示特征。传统的隐身技术主要着眼于改变飞行器的外形和结构以及采用吸波材料和表面涂层以降低雷达散射截面(RCS)。而本文将重点探讨一下利用等离子体技术实现隐身的技术(以下简称等离子体隐身技术)。 相似文献
4.
5.
高气压非平衡等离子体是当今世界经济、军事强国竞相研究的焦点,涉及工业、军事的高能物质(活性粒子)加工及其辐射的等离子体源及反应器(室)。目前,高气压非平衡等离子体及其源的研究局限于弱(电场)电离放电范畴,存在等离子体浓度低、能耗甚高和体积庞大等问题。为此,研究外加非均匀强电场、空间电荷形成的本征电场对离子的作用力及其运动规律,以便解决形成高浓度等离子体的方法及离子从强电场束缚中引出去的问题,为研制强电离放电非平衡等离子体源提供了理论基础及加工方法,此源外输的等离子体束的浓度有望达到1014/cm3。等离子体源及反应器可以做到微型化,每立方厘米有效放电体积处理气量高达15m3/h。它的体积、能耗、一次造价、运行成本等也将成万倍地降低,解决了等离子体工程化的现存问题;也能解决困扰世界各军事强国的飞行器等离子体隐身、减阻及天线的应用理论与方法问题。 相似文献
6.
一、等离子体的基本概念 等离子体又称为物质的第四态,是继固体、液体、气体之后物质存在的第四种物质状态。它是由大量的自由电子和离子组成,且宏观上呈电中性,其运动主要受电磁场力的作用,并表现出显著的集体行为。产生等离子体的方法有多种,例如热致电离、气体放电、高能粒子轰击、激光照射等方法都能使气体电离成为等离子体。在军事上, 相似文献
7.
采用相控阵来控制雷达波束的又一种方法是电控无惯性宽带微波反射器的取向。最近进行的试验表明;在磁场中可以利用高浓度电子形成平面等离子体镜面,反射X波段的微波波束。等离子体镜面的作用相同,但是没有惯性。和高性能的相控阵系统相比,采用等离子体镜面反射技术的雷达系统要简单得多,因而成本较低。 相似文献
8.
为了准确分析水下放电过程中等离子体通道电阻的实际变化规律,进而更精确地计算通道沉积能量、电声转换效率等物理量,首先基于水下放电的等离子体通道电阻的“U”型曲线,构建了一种时变电阻函数,通过数据拟合的方式,确定了函数中的参数;然后,将时变电阻函数代入到以通道电流为变量的二阶变系数微分方程中,通过龙格-库塔数值算法得到通道电流的数值解;最后,使用改进的余弦相似度作为评价指标,比较了仿真电流与实测电流的差异。结果表明:仿真电流与实测电流吻合度高,验证了时变电阻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研究了在产生晃荡电子的特定磁镜磁场位形中。使用哨声波加热等离子体的机制,并对等离子体的参数和等离子体共振区结构进行了测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 在磁镜基频共振层附近存在等离子体密度峰和电子温度峰;(2) 该峰随着磁镜中心磁场的变化与基频共振层一起移动;(3) 等离子体加热的物理机制为:大量的电子在基频共振层吸收微波,并在此处反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