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车辆悬挂系统扭杆弹簧的寿命作了统计分析,得到服从形状参数m=1.5~2.0的威布尔分布.论证了把可靠度R(t)=0.9的工作寿命作为规范中所规定的额定寿命值的合理性,同时对影响其寿命的若干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导了一种新研制的钢种33SiMnB,用这一碳含量远低于传统弹簧钢(如60Si_2Mn)的新弹簧钢33SiMnB制造的载重汽车板簧、铁路轨枕弹条等弹性制件,不但综合力学性能优于传统弹簧钢制成的相同制件,而且在冶金厂的钢材生产过程和机械厂的制簧生产过程中都显出成品率高、能耗率低等诸多优点。  相似文献   
3.
降落伞主充气阶段数值模拟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了降落伞主充气模型。前体、伞绳及伞衣离散为一系列弹性连接的质量节点,伞衣内部流场为二维无粘、不可压流。利用模型计算了主充气阶段伞衣形状变化、伞衣投影面积变化及伞绳张力。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相当吻合。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一种螺旋轮式管道检测机器人驱动系统的三维模型,对驱动系统通过凸台和三通的能力进行了动力学分析。研究了预紧弹簧刚度和预紧力对螺旋轮过凸台能力的影响,讨论了过三通时的几何约束和动力学约束条件,并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利用ADAMS建立某型步兵战车传动系统当量模型,研究双质量飞轮主要参数对发动机扭振衰减效果的影响,得到了双质量飞轮第二、第一飞轮转动惯量比的取值范围以及扭转刚度和阻尼的取值原则,以发动机激励衰减最优为目标,同时优化双质量飞轮3个参数,得到最佳的转动惯量比值为0.612;提出设计周向长弧形弹簧式双质量飞轮的具体方法和步骤,设计出弹性机构不同布置的2种双质量飞轮,并通过仿真计算其减振效果。结果表明:弹簧组布置在减震盘两侧的长弧形弹簧式双质量飞轮的减振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在荷重仪法的基础上,论述了长储引信压簧非线性畸变的有关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定量检测方法——能量检测法,建立了弹性势能测量的数学模型,进行了失效模式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失效判据。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引信弹簧智能抗力仪的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其基本思想亦可适用于锥形簧等一类本身非线性工引信弹簧。  相似文献   
7.
空气弹簧隔振器在舰船上已经被广泛使用,但是空气弹簧漏气往往造成隔振平台姿态倾斜或者高度下降,严重影响设备的正常工作以及隔振性能.因此,检测漏气情况以及保持平台姿态平稳是空气弹簧隔振系统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由于大型设备的空气弹簧隔振平台结构往往非常复杂,很难建立其精确的数学模型,常规的依靠精确模型的控制策略在这里无法奏效.文中分析了空气弹簧漏气对隔振平台姿态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漏气快速检测方法,利用模糊控制理论对空气弹簧隔振平台的姿态控制进行了研究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空气弹簧隔振系统姿态模糊控制技术是完全可行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空气弹簧强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应用复合材料理论,对空气弹簧的单层帘线橡胶的应力-应变关系及力学参数进行了计算.运用有限元方法对空气弹簧进行了应变分析,用所得到的数值结果,结合多层帘线橡胶的力学特性以及单层帘线橡胶的强度理论,对空气弹簧进行强度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囊体的载荷主要由帘线承受.  相似文献   
9.
单囊式空气弹簧参数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了带辅助气室单囊式空气弹簧的力学模型 ,推导出了空气弹簧垂向刚度和自振频率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0.
针对双层气囊隔振装置高精度姿态平衡控制需求,提出多目标协同姿态控制方法。通过建立双层隔振装置动力学模型、充放气控制等效作用力模型,建立了控制响应特性分析模型。并基于多目标满意优化方法建立了多目标协同姿态控制方法,使得双层气囊隔振装置能够较好地适应上下层气囊隔振装置姿态耦合,实现姿态平衡控制,并可有效抑制结构弹性变形对姿态平衡控制的影响。在双层气囊隔振装置上验证了该控制方法的可行性。该方法将用于某型船舶大型发电机组双层气囊隔振系统,实现双层气囊隔振装置柔性支撑状态下的姿态平衡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