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生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战以其深远独特的影响、丰富多样的作战形式在三国乃至整个中国军事史上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它是一场典型的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争,是一场囊括了野战、攻城、追击、遭遇、火攻、退却、水战等多种作战形式的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同时又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企图通过江河作战而谋求实现统一而最终失败的战争。无论从大战略的高度来看,还是从军事战略的角度来分析,赤壁之战都是一场具有多种典型价值的战争。今天,我们分析战争敌对双方曹军与孙刘联军战争指导的优劣得失,仍能获得历史的经验与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孙子所著《孙子兵法》产生于多极竞争的春秋时代,其中含有对处理春秋时代诸侯列国多极关系的理论总结。当然,当时诸侯列国的国家关系同今天的国家关系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其中许多共同的一般指导原则仍然对后世的多极斗争具有不可低估的指导意义。当今世界战略格局正在由两极向多极转化,观今鉴古,孙子的多极竞争思想不无可资借鉴之  相似文献   
3.
战国时代是我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伟大变革时代。由于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各个领域都发生了一系列变革。这种变革是新兴地主阶级对奴隶主贵族势力的打击和扫荡,是地主阶级运用政权的力量自上而下进行的一次深刻的社会革命。各诸侯国通过变法,最终确立了封建生产关系,建立起封建集权的政治体制,从而解放了生产力,赢得了封建经济的飞跃发展。在这场社会改革中,军事改革独树一帜,兵学理论和军事改革措施异彩纷呈,展现出勃勃生机。综观战国时代各国的军事改革,虽然措施不尽相同,程度深浅有别,时间先后、长短不一,但总的指导思想却是一致的,那就是实行  相似文献   
4.
“奇正”是一个古老的范畴,它的起始意义是指方阵中的兵力部署和队形变换。在方阵中作战部队所处的阵地称为实地,位于实地的部队称之为正兵;阵地与阵地之间的空闲地带称之为虚地,向虚地机动的部队称之为奇兵。奇正也是一个含义广泛的大概念,涵盖了战略、战役和战术。奇正理论的创始人和奠基者是中国古代兵法的集大成者孙子。孙子认为:“战势不过  相似文献   
5.
古往今来,作为保卫国防的一种特殊的手段,间谍斗争同其它形式的军事斗争一样,惊心动魄,错综复杂。中国古代的间谍斗争源远流长。以战国时期而言,间谍数以千计,间谍斗争诡密而奇特,残酷而惊险,充分展现了人与人之间智慧的较量。  相似文献   
6.
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刘伯承元帅以博古通今、满腹韬略而蜚声中外,倍受赞誉.在长期的戎马生涯中,他同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兵法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学习研究古代兵法,注意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吸取各家兵法之长,并在实践中予以创造性的发展.从而不仅形成了他自己独具特色的战役指挥艺术,并为人民军队战役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兵形势家”是班固在《汉书》中对兵学流派的分类。对这一流派的著作,他总共列有十一部,《尉缭子》则是至今唯一存世的一部,其余都已亡佚。因此,今天我们要探索“兵形势家”这一流派的风貌,《尉缭子》便显得弥足珍贵了。 《尉缭子》问世之后,历代学者甚为关注,不过,很少有人从“兵形势家”这一角度加以评介。郎使个别学者提到,也只是一笔带过而已。如王先谦指出:“今案其书自天官至兵  相似文献   
8.
两千五百年前问世于奴隶制时代的《孙子兵法》,迄今已经历了三种社会形态。令人惊异的是,在高技术战争条件下的今天,军事家们仍从《孙子兵法》中寻求启迪和智慧。一个引人注目而又令人深思的问题提出了:甲盾矢弩时代的《孙子兵法》与核生化电时代的作战理论究竟有多大程度的理论联系? 这是一个值得探求的课题。探求这一问题必须进行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而  相似文献   
9.
袭击作为一种战法,至少已有3000年的历史。在中国西周时代,“袭”与“伐”和“侵”有着严格的区别。公开声讨,钟鼓堂堂称之为“伐”;隐蔽行进,不用钟鼓称之为“侵”;轻装突袭,掩其不备才称之为“袭”。不过,这时的“袭”仅限于近距离的偷袭,是一种战术行动。公元前628年,秦穆公企图奔袭郑国,大臣蹇叔曾阻止说:“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意思是使军队疲劳去奔袭较远的目标,还没有听说过。那时为什么不能  相似文献   
10.
刘伯承元帅以博古通今、满腹韬略而蜚声中外,倍受赞誉。考察刘帅的军事理论与实践,我们不难发现,在他身上带有中国优秀军事文化传统的明显印记。在长期的戎马生涯中,刘帅同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兵法结下了不解之缘。早在青年时代投身军旅生活时起,刘帅就曾认真研读过《孙子兵法》,以后的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这种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