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时期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要着眼发展大势,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本质规律,强化感召力度;坚持多措并举,讲究方式方法;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能力等关键环节上下功夫,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感召力。  相似文献   
2.
形式主义盛行,对单位建设发展有百害而无一益。根治形式主义顽疾,当前要突出解决好政绩观不端正、导向性不鲜明、容忍度太宽泛和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努力推进部队作风建设取得新成效。  相似文献   
3.
强化作风的实在性 ,进一步增强“忠实代表”的意识。一部分同志在学习实践“三个代表”过程中存在着“虚假代表”的现象 ,其主要表现为 :言行不一、做表面文章、浮光掠影等 ,这都是与忠实实践“三个代表”的要求背道而驰的。要彻底纠正“虚假代表”现象 ,必须强化“忠实代表”意识 ,在“三个结合”上下功夫。(一 )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结合起来。(1)做到对上负责但不“唯上”。落实“三个代表”是全党的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干部都要严格按照上级的要求抓好落实 ,容不得半点含糊。这是对上负责的表现 ,也是讲政治的具体…  相似文献   
4.
当前,许多同志已陆续返回工作岗位,也有部分同志还在接受隔离观察,返队尚未返岗。隔离期间,有的同志陷入迷茫,嗜睡虚度者有之,沉醉刷屏者有之,疯狂追剧者有之,网游聊天者有之。隔离是为了隔开病毒,隔离不能隔断工作。不如给自己制定一个计划,在隔离中强化自律,在行动中为工作蓄势。  相似文献   
5.
正《军队政工理论研究》是我们政治机关和政工干部开展理论学习的得力助手,深受部队欢迎。一是思想性强。充分发挥院校的理论优势,及时吸收权威专家和资深学者的研究成果,积极探索新时期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特点规律,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回答和解决当前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融思想性、政治性、导向性、学术性于一体。二是前瞻性强。刊发的文章紧贴理论前沿,在习主席提出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后,及时开辟专栏系统梳理总结蕴含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较好地帮助我们理  相似文献   
6.
旅团政治机关科(股)长谋划开展基层政治工作,要围绕时代课题,紧贴形势任务,把握方向性要求;树牢法规观念,坚持依法办事,把握政策性要求;注重更新观念,勇于开拓创新,把握主动性要求;坚持实事求是,紧贴基层实际,把握实践性要求。  相似文献   
7.
讲关系不讲原则,党管干部就难搞好.对此,一定要摒弃私心杂念,坚持立党为公,把党的利益、组织的要求作为衡量工作的唯一标准.  相似文献   
8.
戴学志 《政工学刊》2012,(12):36-37
抓基层打基础是部队建设的永恒课题,也是推动部队建设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当前,基层建设面临的形势任务发生深刻变化,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必须站在新的起点上审时度势,求真务实,着力在强化"四性"中推进基层建设持续稳定发展。一、更新思想观念,提高指导基层的科学性。观念决定作为,思路决定出路。一是树牢"以人为本、基层至上"的服务观念。始终坚持重心下移、工作下沉,在摸实情、求实效上下真功;始终坚持真心为兵、倾心带  相似文献   
9.
思想互动微交往,是指借助新兴的移动互联网终端,利用微博、微信和微视频等互动载体,在网络虚拟平台和空间里实现人与人之间信息传递和交流的交往方式。这一新的交往方式,打破了传统的人际交往模式,推进了全时空全覆盖的思想互动与交往,密切了教育双方的沟通联系,也为思想政治教育春风化雨、落细人心提供了更现实的途径。深入研究思想互动微交往的特点功效和运用机理,有助于更好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微时代”的价值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人 是要有点精神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一个人 ,牢固树立并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对于推动事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面对新世纪、新形势、新任务 ,为了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 ,共同推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必须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共同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在当前就是要按照江泽民同志的要求 ,大力宣传和弘扬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懈奋斗的精神。革命的精神支柱历来是我党、我军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凝聚力量、克服困难、战胜敌人、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丰富经验充分证明 ,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