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目前,西方的防务专家们在中国大陆未来成功遂行对台作战这一问题上或多或少地忽视了(或是没有细致分析)第三种紧急情况,即分阶段作战。这种阶段性特点最近很少被人提及,以至于几乎没有哪个读者注意到澎湖列岛位于跨海作战的路线上,而在战术上,澎湖就像客厅里的公牛一样不容忽视。实际上,阶段性作战。(逐步增加攻势的行动)比向台岛发动全面进攻胜算更大。本文是美国专家的观点,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阐释了“法律战”的概念,认为在21世纪冲突中,法律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决定性要素,敌我双方都可以将法律作为进攻或者防御的武器。作者认为应该将法律“实战化”,指挥官要做好“战场法律准备”,包括教育训练部队、听取专家法律建议、提前与媒体建立联系,并争取敌对方民众的支持。  相似文献   
3.
为防御高速掠海飞行的反舰巡航导弹对海军舰船的袭击,海军水面战中心(达黑格伦)分部(简称NSWCDD)正致力开发一项有效的防御技术,这项技术采用了一种新型的杀伤武器——水幕,这将为海军舰船提供一种费用低而通用性好的末端防御系统。水幕是由若干水下爆炸物在浅水爆炸后形成的。为支持水幕防御技术的发展并验证其价值,1995年7月进行了鳞片状线形炸药的水下爆炸试验,试验的目的是为了确定连续型和离散型线形炸药在水下爆炸后在空中形成喷射水柱的数量。长30~56英尺装有C-4炸药的连续型线形炸药在水下爆炸后在水面上形成羽状水雾。装有C-4炸药,重10磅,间距8英尺的5到8枚离散型线形炸药在水下依次爆炸后同样可以形成羽状水雾。线形炸药的布放深度和离散型炸药的水平间距应使喷射水柱的数量最大。安置在线形炸药垂直和平行方向的VHS摄像机以每秒30帧的速度拍摄下水幕的形成过程,爆炸试验产生的水幕尺寸可以通过记录在录像带上的数字化图像来确定。本报告提出了这一系列(爆炸)试验中分别由连续和离散型线形炸药的水下爆炸生成的水幕高度和外形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供了预测浅水爆炸后水柱性能的数学模型和计算编程的验证材料。这些模型基于流体动力学的一般公式,使用了非压缩的液态假定。这些公式很好地适用于对长时气泡和水柱动力学的预测。模型的初始条件从球对称的气泡理论中推导而来,结合进常规的测量手段。水柱的“指状”效应发生在同时爆炸的离散装药的中心处,传统上将它作为由于冲击效应在水的表面形成的凹起。通过比较三维计算值和实验值验证了上述模型。通过探头和微波吸收仪定量地测量水柱的高度值和密度值,这些数值同使用三维直列装药和三维离散装药模型计算出的数值相比较。最后,得出了基于二维直列装药计算的最佳深度方面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