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王春政 《军事历史》2021,(1):117-124
在军事信息系统视域下,发现石峁考古遗址是史料所载的夏社,是基于早期中华文明的精准广域地理认知而建成的华夏等比沙盘,可证实夏代为信史.石峁外城垣是江淮水系严格按1∶540比例尺的微缩,社壝遗迹与广域分布的文化遗址精确匹配,外城东门的建筑形态和对应方位都与禹合诸侯的涂山一致,其尺度和对应禹会遗址的外城东南角墙垣一体呈1∶60比例.石峁沙盘表征的地理格局与古史文献高度契合,内城南垣依据伊水和洛水而建,且在今黄河龙门到风陵段河道的对应处没有城垣,印证史料关于治水导河的记述.石峁遗址与舜都蒲坂同子午线,内城区域后续考古证史的上限有望早于夏代,皇城台更是神农架主峰与昆仑山脉主峰的经纬正交点,体现中华文明传承和华夏族群融合.石峁夏社遗址的发现促使我们就中华文明的认定标准、对待古史的正确态度、拓展考古研究思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等问题展开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2.
松亭关在军事历史上曾有重要地位,但当今学界对其故址却无共识,目前考虑的几个可能地点在地理和事理上都与史料记载存在明显矛盾。若从古代战争防御指挥的视域通盘考量周边地形条件,可发现滦河谷地内有一个从未引起学界重视的山口,在古北口到喜峰口之间的防御体系中具有阻断南北、承接东西的枢纽性地位。通过进一步分析和比对还发现,如果松亭关定位于此,不但在地理和事理上都极大符合各类史料的记述,而且还可以完整解释松亭关从兴起到废弃再到淡出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3.
正元大都宫城的方位,至今尚无定论。偏北说能兼顾史料分析和考古依据,但故宫正北无城垣基址;偏西说则主张宫城和外城中轴一致,但旧鼓楼大街查无实据;原址说侧重数据整合和逻辑自圆,但异解史料和考古成果。造成这种纷争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此前研究都没有寻求找出原规划者的本来遵循,因此也就没有全局性的参考依据。从石景山古城军事功能的弱化发现,古城是元上都沿子午线的放大投影,而元大都又  相似文献   
4.
从石景山古城军事功能的弱化发现,石景山古城实为元上都沿子午线的等比投影。石景山古城、元上都、元大都之间存在严谨的几何联系,元大都是古城按一定规则的平移和投影,由此提出一种可证伪的元大都规划模型,即元大都各层城垣依次递进旋转使宫城中轴线严格指向元上都。探讨三城一体规划的可行性,意在深入挖掘原规划者所遵循的城建逻辑,以此尝试确定元大都宫城方位,并就厚载门、鼓楼、中心阁位置等悬而未决的问题给出意见参考,以期在后续考古发掘中得到互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