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流星余迹通信的研究始于五十年代初期,由于具有明显的军用目的,因而当时技术上是严格保密的。五十年代末解密,到了六十年代才出现两个试验性的通信系统(即加拿大的JANET系统和欧洲盟军最高司令部的COMET系统)。七十年代美国研制出了新一代设备,建立了民用的SNOTEL系统,还完成了一批民用和军用的工程建设任务。本文先介绍美国及美军七十年代以来流星余迹通信的应用情况,并以美国流星余迹通信(MCC)公司生产的MCC—500系列设备为代表,对军用设备作一简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流星余迹通信是近三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超短波远距离通信方式,它具有一系列独特的优点,很有发展前途,目前已进入实际应用。本文简单介绍有关流星余迹通信的几个问题,供读者参考。一、什么是流星余迹通信晴朗无月的夜晚(尤其在夏季),人们凝视天空,可以看到飞驰而过、瞬间即逝的流星。平均每小时用肉眼可以观察到2~20个流星。实际上,这仅仅是少数体积较大的流星,只是流星总数中的一小部分。据统计每天进入大气层且能产生有效电离余迹的流星多达几十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