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20世纪60年代初,新中国国防工业经过十年的发展建设逐步发展壮大。但由于受到“大跃进”的影响,一些军工企业出现了片面追求产值、数量,忽视军工产品质量和工程建设质量的现象。为扭转国防工业系统质量问题,贺龙受命于危难之际,深入军工企业一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本文拟考察贺龙在60年代初国防工业质量整顿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展现他为国防工业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最早对中国原子弹研制的研究来自于国外学者。而国外学者对此研究主要在两方面:中国核决策的动因;美国对中国原子弹研制的态度与策略选择。国内学者广泛关注的热点主要在:中国发展原子能事业的决策;苏联对华核援助及其撤援;原子弹成功研制的经验与意义。研究的不足:这段历史的研究不够完整;重要历史关节点的研究过于僵化。其原因主要在客观条件和主观认识两方面。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毛泽东为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开启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理性客观,全面认识原子弹的作用,引导人们正确看待原子弹;他高瞻远瞩,以国家安全、国家地位为着眼点,衡量判断原子能事业发展问题;他睿智果断,争取到了苏联在原子能和平利用方面的援助,为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创建抓住了难得的机遇。  相似文献   
4.
1955年1月15日,在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上,毛泽东等领导人果断决策,作出了要创建和发展原子能事业的伟大决定,从此中国进入了"开始要钻原子能这样的历史的新时期"[1].研究这一决策形成的轨迹,不难发现,创建和发展原子能事业决策的作出并不是一时心热之举,而是经过长期的思考与酝酿,在形势发展、主客观条件以及外部因素都已成熟之时作出的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适时决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