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我国国防工业生产能力严重过剩,其深层原因是存在着结构性矛盾。因此,在压缩国防工业生产供给规模时,特别要注意对工业结  相似文献   
2.
武器装备研制中实行指令性计划下的合同制已逾五年。五年来,这一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存在某些问题。目前,有人认为指令性计划与合同制具有一定的一致性;也有人认为指令性计划与合同制是根本对立的。究竟指令性计划与合同制是一种什么关系,其结合有没有必然性?指令性计划与合同制的结合需要具备什么条件?需要抓好哪些环节?实行指令性计划下的合同制后主管工业部门的职责是什么?这些都需要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给以回答。本文试图联系五年来的改革实践谈一点看法。一、指令性计划与合同制的关系及其结合的必然性关于指令性计划与合同制的关系,或者简单地把它  相似文献   
3.
一、军转民的目标与环境将国防工业多余的生产能力转移到国民经济领域,是对我国工业结构的一次较大规模的调整。其目标是实现国家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国防工业和国民经济效益,同时促进国家产业结构合理化,增强高技术产业的物质技术基础。军工企业转产民品,面临着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新环境。自1979年开始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在两个方面发生了比较显著的变化:一是企业有了一定的自主权。企业作为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责任、权限和利益逐步明确。在国家计划指导下,企业有权根据自身的情况和市场状况,制定生产经营计划,决定产品购销、资金使用、价格浮动、横向联合、干部任免、职工录用,以及奖惩等。企业自主权的扩大,意味着国  相似文献   
4.
军工企业开发民品,不仅是解决当前军品定货陡然下降,军工生产能力严重过剩的主要途径,更重要的是国防工业战略调整,建立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的生产体制的长久之计。因此,它是国民经济调整、改革中的一个重大课题。一、军工企业开发民品的两大导向确定军工企业的民品开发方向,这是实现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宏观目标的微观基础,是当前军工企业开发民品的核心问题。决定民品开发方向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市场的需求;二是军工企业自身的技术结构。  相似文献   
5.
赵南起部长在全军后勤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我国的国情、军情,真正弄清楚为什么要过紧日子,怎样过紧日子。”我军历来有顾全大局,服从国家经济建设的传统。在弄清当前大局后,自然会服从稳定经济乃至稳定社会的需要,继续“忍耐”,过好紧日子的。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防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防工业正在从单一军品生产向军民品结合型生产,从封闭型经济向开放型经济,从战时经济体制向平战结合型经济体制转变,在民品开发、横向经济联合、产品出口、企业管理、  相似文献   
7.
军品贸易是国际贸易中一个举足轻重的市场,每年达数百亿美元之巨。长期以来,我们受“左”的思想的禁锢,放弃对这个国际市场的开发,实在是一种政治上的幼稚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冲破了不做“军火商”的禁区,军品外贸逐年上升,1988年已达十余亿美元。但其数量和在世界的比重是很低的,在世界军品出口总额中只占3%,不仅远远低于美国(32·8%)、苏联(34·6%)、法国(10%)等发达国家,而且低于巴西(6·3%)、以色列(4·5%)等发展中国家。国际军品市场和我国军品出口都有很大的潜力,只要我们的方向对头,政策正确,我国的军品外贸就会有一个较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