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令铜 《国防》2001,(4):1-1
布什入主白宫之后,他和他的国家安全要员不顾中俄等大国的反对以及其盟友的异议,执意要发展和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即NMD。为此,美国空军还组织了一次以大空为主要战场的大规模演习。于是,一场争夺外层空间和反导优势的军备竞赛若箭在弦上,大国之间的战略平衡平添了许多新的变数。美国已经有了“无不陷之矛”,而今又要打造“莫不陷之盾”,除了其内政外交上的需要之外,恐怕是有一点“惟我独尊”的虚妄。因为这样一来,等于是要推出一个关于矛与盾寓言的现代版!  相似文献   
2.
英国诗人柯勒里治说,语言是人类心智的军火库,藏着以往的战利品及未来征服的武器。初读此言,有点费解,细细咂摸,还真把语言的功能演绎到了极致。语言不但是思想的媒介物,承载着独特的文化背景、民族情感和国家自尊,更是有效传播和渗透灰心的利器,影响非同小可。二战时德日法西斯在占领区强制推行语言沙文主义,就是企图用语言的手段瓦解占领国民众的精神和意志,法国小说家都德的《最后一课》,经典刻画了一个民族无奈失语时的悲怆与剧痛。  相似文献   
3.
关于中国长城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中国长城的战略思考孔令铜一、引论在人类发展史上出现过许多文明古国,各自都留下了其称奇于世的文化遗产。但是无论哪一个古国,都不曾有过像长城这样汇纳岁月风尘、面向博大精深未来的巨型信息载体。长城出现的直接原因是军事的,但深层原因却是经济的和文化的。考...  相似文献   
4.
3月11日以来,日本特大地震海啸引发的福岛核电站危机让全球神经紧绷,各种“核灾难”的猜测和担忧迅速泛起。其实,日本核电站危机固然令人侧目,但游荡在世界的核武幽灵恐怕更应让人警觉。  相似文献   
5.
(一)帝王将相当然不是历史的脊梁,但他们改朝换代的活动毕竟影响过历史的节律。尤其是那些建立了大一统封建王朝的开国皇帝们,不论是反叛,是劫夺,还是在混战中兼并,总之,他们是仗剑而取天下的胜利者。他们在大波迭起的军事政治斗争中,把滞重的时代方舟推向中流的文治武功,是皇皇信史的一部分,是值得后世借鉴的思维原型(或曰历史经验)。而这,也正是《开国皇帝武略探》一书(国防大学出版社出版,严国群著)作者选题的历史唯物主义根据和创作灵感的起点。 (二)写过《君王论》的马基雅维里说过:“要彻底了解人民的性质,必须是一位君主;而欲知君王们的性质,却必须是一个平民。”前者是因为作为一个直接的对立面,方能体验出人民载舟覆舟的伟力;后者因为超然物外,才有冷峻、通透的视域。作者正是这样一个“平民”。他并不因为自己置身卑谷而不  相似文献   
6.
南宋末年,我国北方少数民族鞑靼(蒙古)族异军突起,取战略迂回姿态进攻巴蜀,企图在四川先建立支点,尔后顺江东下灭亡南朝。南宋四川安抚制置史余玠(?—1253年),团结地方贤达,统率西土父老,构筑了规模宏大的山城防御体系,以抵御鞑靼族的进攻,开创了延长南宋“国祚”20多年的抗战局面。“以  相似文献   
7.
前不久,美军上尉扎卡里谢尔陪同PBS电视台记者到阿富汗赫尔曼德省的一个村庄采访,惊异发现当地阿富汗居民压根儿不知道何为“9-11”,给他们看世贸大楼遭撞击的照片,他们还以为那是在喀布尔发生的事情。一番交流之后,一位阿富汗男子说:‘‘上尉说美国人是来这里帮助我们的。恐怖分子摧毁了美国一栋楼,那我们又被摧毁了多少楼啊!你们在帮助我们,帮助在哪里呢?”这一问,在场的美国人·时竟不知如何作答。  相似文献   
8.
苏比克湾,是菲律宾、亦是南海极具战略意义的深水大港,可驻泊世界上吃水最深的核动力航母。港湾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即便是台风季节,港内也波澜不惊。如果从美西战争爆发、苏比克湾落入美国人手中算起,迄今已过百年。二战时日本人曾一度占据该港,1945年,美国又从日本人手中夺回了苏比克湾。1947年3月,美菲签署“军事基地协定”。据此,美可在菲占用苏比克湾等23处海陆空基地,并行使广泛的治外法权。但上世纪90年代初,情况发生了逆转。  相似文献   
9.
40年前,那幅“凝固汽油弹女孩”的新闻照片令世人震惊不已。美国国内掀起新一轮反战浪潮,据说由此促使了越战提前半年结束。  相似文献   
10.
从车辚辚到马萧萧──读《日知录》的两则札记孔令铜《日知录》是明末清初爱国志士、杰出的学者和思想家顾炎武的代表作。书名“日知”,取《论语》“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之意。顾氏饱读诗书,艰苦游历,手不停录,拾遗补阙,以三十年之积累成此通家大著。他的许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