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突然向位于北平城西南芦沟桥附近的我国驻军发动进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中国人民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7月8日中共中央发布《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芦沟桥通电》,号召全国同胞、军队团结起来,抵抗日本的侵略。7月15日中共中央向国民党发出《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声称“准备应战”,同时“希望由和平的方法,求得芦事的解决”。7月23日毛泽东同志发表《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7月28日日军侵占北平。7月30日日军侵占天津。8月13日-11月9日日军进攻上海,国民党军队进行上海防御战役。11月9日上海失守。  相似文献   
2.
1992年4月11日,洛杉矶《世界日报》登载了一条消息,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芝加哥的卡尔登酒店大厅里,紧紧握住一位93岁高龄的中国抗日老将军的手,再三感谢他50年前于缅甸仁安羌解救英军的壮举.4月20日,仁安羌大捷50周年当天,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州长彼得·威尔逊致函这位将军:"我很高兴与你一同庆祝第二次世界大战缅甸仁安羌大捷.我知道你亲历大战,且对50年前这段历史记忆深刻.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世界大战与局部战争两类战争形态的区别与联系,二战以后两类战争因素的消长;重点考察了二战后局部战争的高技术性、局部性、立体性、快节奏、强化空战和空战形式创新之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军事历史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出现了生机。军事历史在军事科学领域中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学科,一批军事历史的专著、教材相继问世;一些军队院校恢复或新开设了战史课,个别院校还招收了军事史  相似文献   
5.
值世纪之交,由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编著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第四卷(大战的最后较量、结局与总结),由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五卷集《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中篇幅最大的一卷,着重阐述1944年1月至1945年9月期间所发生的重要军事政治事件,各主要参战国的武装力量建设和军事学术的发展,各主要同盟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主要贡献,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划时代影响和留给后人的启示。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富有新意,颇具特色:(一)科学地表达了中国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的基本观点,端正了国际视听。半个多世纪…  相似文献   
6.
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编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论文集(二)》(国防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汇集了纪念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40周年学术讨论会的优秀论文,和杨得志、胡乔木等中央领导同志在学术讨论会上的讲话。它从各个侧面反映了我  相似文献   
7.
刘恩慕同志,是我国著名的国际问题专家和历史学家,1904年1月16日出生于广东新会县,20年代中期和30年代初期先后在苏联和德国,奥地利留学。1933年秋,从德奥留学归来,从事地下革命工作,后因叛徒出卖,被迫于1936年春逃亡日本。抗战期间,先后在上海、武汉、香港、雅加达、昆明、衡阳等地进行抗日宣传活动。作为历史的见证人,他以丰富的感性知识,深厚的学术根底,锋利的文章,从不同侧面写下了大量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  相似文献   
8.
珍珠港事件揭开太平洋战争的序幕,美日之间开始了生死搏斗。美国为击败日本,确立其在亚太地区的领导地位,决定与中国结盟,共同抗日。中国早在1937年七·七事变后,就对美国的参战寄予希望。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希望借助美国的力量打败日本,并利用美援扩充反共势力,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则主张联合国内外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一个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两国三方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共同利益,构成了他们之间战略合作的基础,但由于各方对打败日本所追求的最终目的上的差异,由此便产生了战略上的分歧。纵观太平洋战争的全过程,尽管它们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有时十分尖锐,但从总体上看,战略上的合作是主流,分歧则处于从属地位。  相似文献   
9.
萧克上将题写书名、李德生上将题词的《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近日已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张震上将对这本书给予了热情的鼓励、关怀和支持.该书由郭汝瑰和黄玉章主编,前者曾是国民党军队的中将,在正面战场上参加过战斗;后者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中将,曾在敌后战场上与日本法西斯进行过斗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