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2014年   6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正张顺国:四川省巴中县人,1933年7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延安保卫战。南泥湾大生产时,他是开荒模范。因身体多处受伤,组织安排他回四川省公安部门工作。1955年,在他多次向组织提出请求后,终于回到新疆老部队——农五师。1988年12月6日,老红军张顺国同志因战伤复发长期医治无效,于成都逝世,卒年70岁。噩耗传到艾比湖畔,农五师干部职工的心情无比悲痛。这位个头不高,  相似文献   
2.
3.
正胡青山,中国人民解放军六军十六师四十六团一营副营长。伊吾保卫战后,胡青山被六军授予"特级战斗英雄"称号,并出席1950年全国英模大会,是会上毛泽东主席亲自接见的前八名特级战斗英雄之一。1950年2月下旬,我解放军六军十六师四十六团一营二连138人奉命进驻伊吾县,任务是改造当地政权,维护社会秩序,帮助少数民族群众发展生产。四十六团指挥员之所以把"战斗英雄连"放在伊吾,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这个  相似文献   
4.
正刘学佛,二十二兵团农十九团二连排长。1951年在剿匪战斗中立过战功。1951年至1954年先后被新疆军区二十二兵团授予甲等、特等劳动模范,荣立一等功、特等功;1953年被授予"全国植棉能手"称号;1955年被兵团授予"特级劳动模范"称号;1960年被兵团树立为"十二面红旗"之一。曾任八一农学院农学系主任。在新疆1500余年的植棉历史画卷中,有历史记载的第一个创造棉花高产奇迹的人应该是刘学佛。在兵团植棉史上,刘学佛是个标志性人物。  相似文献   
5.
正前些年笔者到四师七十二团(红军团)采访,后来撰写了纪实散文《把南泥湾种子撒遍伊犁河畔》,并在《兵团日报》上刊发,文中写到了老红军刘可桑带头开荒的片段,只是因为当时有关他的事迹了解得太少,写了几句话算是作了交代:"在肖尔布拉克农场开发中,参加过南泥湾大生产的人已经不多了,刘可桑是其中之一。他当时是十三团(现七十二团)的副团长,他带着7个小伙子用草绳拉木犁,肩膀头磨破了,用烂布条将绳头缠缠继续拉"。虽然只是一个画面,但这个画面我一直铭刻在心。后来,我开始注意搜集有关刘可桑的事迹,遗憾的是资料很少。  相似文献   
6.
几年前买了一块羞于说出牌子的手表,不用手动上弦,省心省事,却有致命缺陷:每天慢一分钟。一分钟对一天而言算不得什么,对一个人的一生而言更算不得什么。只是每天都要看着电视或者手机调整时间,比手动上弦并没有省多少力气。  相似文献   
7.
正王凤元:莫索湾共青团农场第一任场长,从1958年到1960年,全场除了开辟出大片农田外,还栽树1万亩。这里原先的名字叫莫索湾,是与沙漠交界,遍地是沙丘、红柳、梭梭的荒原。1958年,向荒原要绿洲的战役在莫索湾打响。农八师党委决定,由各场挑选500名团员、青年组成红色青年突击队开赴莫索湾最前沿(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东南边缘),建立共青团农场。一辆辆汽车在没有路的荒原上摇摇晃晃向前行驶,青年男女坐在自己的行李上唱着歌,这是一群风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