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慎言 《环球军事》2008,(22):6-7
弹指一挥间,中国珠海航空航天博览会已走过了六届十二年的历程。12年来,珠海航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目前已发展成为国内最大且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力的航空航天盛会。尤其是今年11月4日开幕的第7届珠海航展,不仅在参展规模和参展飞行器数量两方面大大超过往届,创下历史新高,而且中国空军主力机种的集体亮相和大量先进武器装备的纷纷登场,更是引起了海内外的广泛关注,成为一探中国自主防卫力量的绝佳舞台。  相似文献   
2.
2006年12月29日,中国政府发表了《2006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这是中国政府1998年以来发表的第5个国防白皮书,也是涉及内容最全、透明程度最高的一个白皮书。透过它,一个真实的中国国防呈现在了世人面前。  相似文献   
3.
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4年后的今天,对于仍在伊拉克苦斗的驻伊美军来说,让他们无法取胜也难以脱身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伊拉克新军队的无能。且不说,他们的战斗力弱到离开美军的支持连大规模战斗都无法支撑,就是自身的性命也难以保住。目前,伊拉克军队的死亡率已达到美军的3倍之多,就充分证明了此点。有人会说,现伊拉克军队毕竟是一支新军,嫩点,衰点在所难免。不过,对一支已组建近4年的军队来说,连一些小小的游击队都单独对付不了,也实在是有些说不过去。那么是什么原因让昔日曾称雄中东的伊拉克军队,变成现在这样如此不堪一击呢?答案自然不少,但有一个原因,也是主要的原因,就是美军的一错再错,造成了现在伊军的弱不禁风。  相似文献   
4.
美英联军对伊拉克开战以后,曾寄望于从心理上震慑伊国军民,收到12年前海湾战争伊军迅速崩溃那样的奇效。但联军“斩首”无果,“震慑”失效,心理战不但不成功,而且还产生了一些负效应:伊拉克军民的心理承受能力增强,美英民众对战争的疑虑加深,  相似文献   
5.
慎言 《环球军事》2013,(3):10-13
新年伊始,部分媒体一条“解放军集团军番号正式公布”的报道,引发了国内外舆论,尤其是广大军迷的一片围观。有叫好者,也有担忧者,但不管怎么说,解放军陆军集团军还是被推到了媒体的聚光灯下。这里,笔者无意考证上述消息的真假,倒是想跟读者絮叨—下解放军陆军集团军的前世与今生。  相似文献   
6.
3月19日,就在美国防部宣布“蟒蛇行动”取得成功仅一天后,塔利班和“基地”武装分子便于当天夜晚袭击了驻扎在阿富汗东部的美国和其他联盟部队。而在此前的3月12日,美国土安全办公室主任里奇也向国内发出警告说,美目前仍面临着第3级威胁,即有遭到恐怖袭击的严重风险。以上表明,在美对阿发动大规模军事打击半年后,美军虽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战果”,但离其既定的胜利目标还很遥远。 胜利征程仅行一半 再过一个星期,美对阿富汗塔利班和“基地”组织发动的“持久自由”行动就将整整半年。这是美军自海湾战争以来历时最长  相似文献   
7.
2005年12月底,中国各大媒体纷纷报道了40年前曾被中国国防部命名为“海空雄鹰团”的海军东海舰队航空兵某团战机多次换代、战斗力不断跃升、已成为保卫祖国海天的新“雄鹰”的事迹。其实,这只是中国海空军战机不断升级换代的一个缩影。上世纪末以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发展和国防建设投入的适度增加,我军武器装备“成建制、成系统形成作战能力和保障能力”建设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相似文献   
8.
自去年3月20日美英为推翻萨达姆政权而发动伊拉克战争以来,时间一晃已过去了一年。一年来,随着伊拉克战争的爆发、主要战事结束及“战后之战”的爆打,原来的许多问号已被拉直。不过要想准确回答“驻伊美军还要死伤多少”这个问题,恐怕还没有谁能够做到。不过既然是“猜想”,是众人瞩目的焦点,我们不妨就此作一表层的分析和推断,至于具体数字,只能留给战争本身去回答。  相似文献   
9.
近段时间以来,中日关系发展出现了一些引人注目的事情。其中日本防卫厅内部文件抛出的"中国攻日论"就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所谓"中国攻日论"指的是日本防卫厅在其内部文件中假设了"中国攻击日本"的3种可能情况,包括"受台海战争波及"、"海洋资源权益的对立"和"钓鱼岛主权问题"。日本共同社引述相关人士的消息亦称,日本在11月底拟定的新"防卫计划大纲"中也称"中国使用武力是可能的"。对此,人  相似文献   
10.
近段时间,犹如不断回暖的天气一样,伊朗核问题的温度也是日渐攀升,让人看了难以淡定。不过,匪夷所思的是,过往一直冲锋陷阵、带头喊打的美国,这次却低调出山,反复强调“外交解决”的大门敞开着,甚至一反常态地给欲“先发制人’的以色列泼去一盆盆冷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