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进一步深化后勤改革 提高综合保障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一步深化后勤改革,建立集约化的资源配置方式,谋求最大综合保障效益,应加大军队后勤资源的统管力度,强化社会保障资源的有效"纳入",推进军队后勤保障基地化建设与发展,走出一条投入较少、效益较高的后勤建设和保障路子。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正确的战略指导,以及在实施持久战战略和为克服政治、军事、经济等各方面的困难所进行的广泛民族统一战线,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发展经济、保障供给,动员群众、依靠群众的伟大战争实践,无不蕴涵了丰富的军事经济思想,是我党我军的宝贵财富。它对于我军在新的历史时期正确认识军事斗争的形势与任务,把握以劣胜优的精神实质,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军队建设的关系和科学运用、发展人民战争的理论与实践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军民融合是当今世界主要国家的普遍做法。在我国,军民融合涉及国家多个产业部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存在着军事安全风险、市场经济风险和军事供应链断链风险。防范与化解风险,需要建立健全风险防控组织机构,完善法律规章制度,建立预测评估机制、保密监管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和平战转换机制,加强对融合风险的评估和规范市场运作秩序。  相似文献   
4.
世纪之交,贯彻军委新时期的战略方针,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加快我军后勤的现代化建设,必须提高后勤的科技含量,变“人力密集型”为“技术密集型”,保证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必须实行三军联勤、专业融合、装备多能化,推进由“分散”到“集中”、由“分供”到“统供”的后勤保障体制改革;必须增强后勤的机动性、灵活性,建立适应高技术战争要求及各种后勤保障任务需要的后勤保障方式。  相似文献   
5.
军官生活福利待遇货币化是后勤保障方式的变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客观要求,具有历史必然性。军官生活福利待遇货币化既有一定的局限性,又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其改革必须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统筹规划、全面推进。  相似文献   
6.
积极推进我军信息化后勤的建设发展,是“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双重历史任务”的要求,也是我军后勤实施跨越式发展难得的历史机遇。新军事革命蓬勃发展、我国国民经济实力增强和我军后勤现代化水平提高,为信息化后勤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而我军在思想观念、财力保障、技术基础和人才需求等方面又面临严峻挑战。加快信息化后勤的全面建设,必须创新后勤理论,科学顶层设计,优化后勤组织结构,强化信息系统功能,培养后勤人才,加快后勤装备设施的改造和研制。  相似文献   
7.
我军军事经济的发展,是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由注重规模到优化结构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历史阶段及形态,即战争年代,无国家后方保障的自筹、自产式形态;建国后,扩大规模时的大后方式形态;新时期,正在发展形成过程中的结构式、区域化形态。  相似文献   
8.
全面建设现代后勤是我军适应世界新军事变革,推进后勤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必须按照建设信息化后勤、保障打赢信息化战争的目标要求,构建新型的后勤保障能力生成模式,创新后勤保障方式,建立兼容型的后勤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9.
非对称作战要求弱势一方的后勤保障以保“抗”为基本着眼点,保障任务发生变化;“釜底抽薪”,要求变“地方支前”为“双向支援”,保障对象拓宽;远程奔袭、要点打击,要求“点线结合”的保障方式,保障手段高技术化;多军种、高速度,要求建立“内外一体”的保障系统,保障组织更加紧密。  相似文献   
10.
1988年以来,总后勤部分别在几个战区组织了不同内容的后勤体制改革试点,取得了显著成果和丰富经验。近期,济南战区网络型划区保障试验全面展开,打破军兵种界限,合理划分保障区域,统一调整保障任务,统一协调,规划后勤设施建设。这标志着我军后勤体制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反映我军后勤体制的发展将进入一个新时期。战略储备管理如何适应这一新的发展形势,已是各级领导和许多同志关心、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