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红军长征的胜利,不仅挽救了濒临绝境的中国革命,而且在党和军队,在国家和民族精神等方面,都实现了历史性飞跃,奠定了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坚实基础,开创了中国革命事业的崭新篇章。  相似文献   
2.
<正>1929年12月召开的古田会议,是人民军队建设史上的重大事件,古田会议决议是划时代的历史文献,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古田会议以建军与改革的鲜明主题连起了人民军队的昨天和今天。今天,我们重温这段历史,重新学习古田会议决议,重新感受它的革命精神,缅怀红军所创造的丰功伟绩,是一次新的洗礼,必将鼓舞全军官兵的斗志,必将在铸牢军魂、再创辉煌的伟大征程中发挥重大作用。一、探索中前进,夯实建军之基的艰难历程中国革命有自己的独创性,农村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中国红军同样具有独创性。20世纪20年代末,  相似文献   
3.
1924年国民党改组前后,孙中山所依靠的旧军队是广州革命政府的支柱。这些旧军队经过不断的改造和分化,构成了1925年7月成立的中国新型军队──国民革命军的主干之一,奠定了北伐胜利进军的军事力量基础。本文试从旧军队的改造和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入手,考察苏联帮助下的国共双方对旧军队转变为新型军队所做出的巨大努力,探索旧军队转变的客观必然性。一、孙中山领导的旧军队有着军阀军队的烙印,同时又有一定的革命倾向性1923年初,孙中山依靠南方军队,重回广州建立了广州革命政府,这些军队成为广州政府的军事支柱。主要包括:杨希闵所率的滇军3个…  相似文献   
4.
2011年9月28日,"胜利曙光"中国工农红军班佑烈士纪念碑揭幕仪式在四川省阿坝地区松潘县班佑村举行。纪念碑是为纪念红军长征过草地中英勇  相似文献   
5.
红二方面军作为三大主力红军之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钢铁劲旅,为中国革命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在红军史研究中,对于红二方面军究竟是在什么情况下、什么时间、由什么机关决定成立的,成立的意义何在,已出版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战史》和其他红军长征史著作均语焉不详,一些当事人也众说纷纭,很多史家则对这个问题不置可否.本文试就此做些粗浅研究,不当之处,请专家赐教.  相似文献   
6.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出现了跑反现象,即根据地群众为了躲避敌人的疯狂进攻而采取的背井离乡的逃难行为.其主要原因在于,党的领导特别是地方党组织和苏维埃政权薄弱;根据地生产萎缩,经济枯竭,群众生活无着;国民党军队和反动地方武装对根据地人民群众的残酷虐杀;群众信任红军,衷心愿意跟着红军进行斗争,同时依靠红军取得最低的生存需要.在鄂豫皖苏区第四次反"围剿"作战中,群众跑反成为反"围剿"失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2010年12月12日至14日,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中共赣州市委、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苏区精神研究会在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联合主办了"全国南方年游击战争理论研讨会"。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相似文献   
8.
军事技术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是相互关联又相互促进的两个重要方面。本文以中国革命战争史为例,从实践和理论两个层面,力求阐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始终重视军事技术的运用和发展,充分发挥人民战争战略战术的威力,实现军事技术与战略战术完美结合,从而揭示军事技术与战略战术的内在关系,把握中国革命战争中人民军队以劣胜优的真谛。  相似文献   
9.
2013年11月底,上海市组织215个乡(镇、街道)武装部部长专程来到青浦区金泽镇武装部和朱家角民兵水上应急分队取经,现场学习他们抓规范化建设经验。  相似文献   
10.
在鄂豫皖边三年游击战争中,鄂豫皖边区的红军和游击队根据斗争实际,制定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积极开展对敌斗争;适时调整策略,加强统一战线和瓦解敌军工作;创造性地建立以便衣队为基础的新的武装体制,积极主动开展游击战争;严格执行三大任务,充分发挥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连续粉碎国民党军大规模"清剿"。鄂豫皖边区在战争实践中培养锻造了一批忠于党忠于人民、英勇善战、富有经验的军政干部,更是以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有力支援了主力红军的长征,配合了南方其他游击区的斗争,推动了中国革命战争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