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7年,美军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开始了名为“清除与控制”的新一轮军事行动,在这次行动中,美国第2步兵师第3“斯派克”旅战斗队作为一支重要力量再次扮演主要角色。不过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这支部队在“勇挑重担”的同时,也成为反美武装攻击的首要目标,号称性能先进的“斯派克”也是屡屡受到重创。  相似文献   
2.
2006年至今,亚太许多国家在海军舰船制造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除了有限的几国外,大部分国家都大幅增加了对新式海军舰船的投资,不惜成本地建设蓝水海军和各种具有战略威慑能力的先进舰艇。在这些国家中,美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的海军发展计划格外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3.
上世纪90年代初,俄罗斯从苏联手中继承了红红火火的武器出口贸易,在其获得的红利中,几乎有一半是由Su-27/30战机换来的。尤其是在亚太和南美地区,Su- 27/30获得了普遍认可和巨大的成功,印度、  相似文献   
4.
2006年12月,关于美国新一代联合攻击战斗机(JSF,也被称为F~35"闪电"Ⅱ)的第二份谅解备忘录正式签署,这为JSF从"纸上谈兵"进入实质生产阶段开启了一扇大门。2007年6月,英国《飞行学家》杂志报道称,为了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研制的F-35联合攻击战斗机销售给那些JSF计划国际合作伙伴以外的国家,该机的一种改型设计预计于年底前获得批准。这种为非初始国际合作伙伴国家定做的改型机正在  相似文献   
5.
与亚太诸国一样,欧洲近期也掀起了建造新式战舰的浪潮。但是与亚太国家在舰艇制造领域的大手大脚不同,欧洲各国不得不经常面对预算限制和国会质询,因此,其选择也更加现实和理性。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舰艇的潜力,许多国家军方开始要求现代化战舰必须符合如下—点,那就是界面必须友好,因为只有这样的军舰才能在复杂的现代化战争条件下进行最好的协作。这一要求不仅反映在各国目前在建的舰船型号上,还表现为一种舰船相互协同能力不断加强的趋势。美国首倡的“千舰海军”计划就深得欧  相似文献   
6.
东北海军是20是20年代在吉黑江防舰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支地方性海军,全盛时期下辖3个舰队,26艘舰艇,总排水量近2万吨,兵力3万余人.这支舰队见证和经历了中国现代史上一系列重大事件:第二次直奉战争、北伐战争、中东路事件、九一八事变、全国抗日战争.她从诞生、发展到没落、消失的过程,折射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多样性与曲折性.  相似文献   
7.
邱夕海 《环球军事》2008,(20):14-16
2008年10月3日,捷克舆论研究中心(CVVM)公布的民意调查表明,针对美捷两国7月8日签署的反导雷达预警基地总协定,即美国将在捷克布尔迪地区建立反导预警雷达站一事,67%的捷克民众仍然表示反对。对捷克官方来说,这项调查充满了讽刺意味,因为就在9月初,捷克总理托波拉内克还声称:“最好的雷达广告宣传就是南奥塞梯冲突”。但是,民众的反对并不能改变官方的立场,  相似文献   
8.
上世纪90年代初,俄罗斯从苏联手中继承了红红火火的武器出口贸易,在其获得的红利中,几乎有一半是由Su-27/30战机换来的。尤其是在亚太和南美地区,Su-27/30获得了普遍认可和巨大的成功,印度、越南——以及后来的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委内瑞拉……部是这种著名战机的客户。但许多人部没注意到,在亚太和南美上空飞翔的Su-27/300并非产自一个飞机制造商,他们分别来自阿穆尔共青城航空制造联合体和伊尔库特飞机制造厂,上述两个飞机制造商在同外市场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相似文献   
9.
伊拉克战争在2008年迈入了第6个年头,而美军士兵们也在伊拉克这个异国他乡驻扎了6年之久,我们不时地能从电视上看到全副武装的美国士兵在伊拉克街头巡逻的镜头,但他们在伊拉克日常生活的细节并不被外界所知晓。2007年3月,英国《战斗与生存杂志》的记者曾加入了绰号为"全美师"的第82空降师在巴格达北部地区的巡逻分队,深入他们的生活。充分了解了驻防在卡济米耶地区的美军第82空降师第325团1营D连伞兵们的日常战斗和生活情况。  相似文献   
10.
8月初,格鲁吉亚南奥塞梯紧张局势陡然升温。格鲁吉亚军队7日晚至8日晨在其境内的南奥塞梯自治州首府茨欣瓦利附近同当地武装人员发生激烈交火。8日上午,格军出动坦克、装甲车和战斗机等重型装备,突入茨欣瓦利,双方展开激战,之后格军控制了南奥塞梯大部分地区。南奥塞梯武装人员在茨欣瓦利坚持抵抗,同时南当局呼吁俄罗斯提供援助。随后,俄罗斯军队进入南奥塞梯,并与格军发生激烈战斗,俄格这两个昔日兄弟终于大打出手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