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文章认为,仅仅靠签订不完全的正式契约,并不能解决那些具有不确定性,而对于军方来说又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装备研制所面临的进度拖延、质量下降、价格上涨的困境。构建基于装备价值预期的关系契约模型,军方通过对所研制装备价值的评估,与承包商缔结基于长期合作的关系契约能够有效缓解这种困境。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观视域下国防科技工业的“寓军于民”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小军  吴鸣  张嘉 《国防科技》2006,(10):19-21
如何准确理解“寓军于民”战略的内涵,有效地实施“寓军于民”战略是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本文拟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思考国防科技工业“寓军于民”战略的新内涵,审视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国防科技工业“寓军于民”战略的路径选择。一、科学发展观赋予了国防科技工业“寓军于民”战略新的内涵“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防科技工业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国防科技工业的“寓军于民”战略,是在我国的国防科技工业要实现由准备打仗的临战状态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和平建设状…  相似文献   
3.
机会主义是交易费用经济学的重要行为假定之一。在装备研发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资产专用性和交易频率的影响,研发单位可能存在着"逆向选择"、"道德风险"、"敲竹杠"与"短期化"的机会主义行为。通过采取正式契约与非正式契约相结合,建立声誉机制和惩罚机制等治理策略,可以减少装备研发过程中的机会主义行为。  相似文献   
4.
军民融合式装备保障的基本构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军装备保障既要适应一体化联合作战的需要,又要适应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因此,通过对装备保障所需的信息、技术、物资、人才、资金等要素的整合,打破军地、军兵种之间的壁垒,构建以信息流、技术流、物资流、人才流和资金流为核心的军民融合式装备保障的基本框架,将装备保障当作一个整体系统通盘考虑,既要兼顾军事装备保障的特殊性和保密性,又要实现经济保障和高效保障。  相似文献   
5.
随着高技术制造装备的广泛应用,武器装备生产的军民通用性越来越明显,这为构建基于整个国家科技工业基础的可竞争性装备采购市场提供了现实基础。在当前装备市场结构下,军方在签订契约时面临比较严重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以及很高的交易成本,而且只能签订次佳契约。从可竞争市场理论的视角,引入潜在竞争者,可以减少装备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性,节省签订契约的交易成本,优化装备采购契约设计,促进军工企业的优胜劣汰,提升军工产业结构,提高装备采购效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