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BTT导弹的新型三维非线性寻的制导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了导弹与目标的三维相对运动模型,分析了目前寻的制导律的一些局限性,提出了新型非线性寻的制导律。在更复杂的交战环境中,将此制导律用于高性能的BTT导弹,可望提高制导精度  相似文献   
2.
叙述了Endgame的概念和研究现状。分析了目前制导律的局限性,提出了适于Endgame环境的高性能的非线性制导律。  相似文献   
3.
基于虚拟目标的优化导引中制导拦截弹道轨迹及其能耗与虚拟目标的位置紧密相关,决定该位置的参数包括中末制导交班距离和视场基准角等.首先研究了弹道特性随定位参数的变化规律并提出通过滚转实现视场基准角的负取值,在此基础上得出满足多约束条件的虚拟目标定位参数的设置方法.利用该方法所产生的虚拟目标与相应的优化导引律结合,可以很好地满足中制导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拦截高速机动目标的最优制导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于远距离拦截高速、大机动目标,不仅拦截弧段长,拦截飞行时间也更久。拦截弹在飞行过程中的能量管理与优化问题,也是在拦截制导律设计时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将非线性弹目运动关系降阶简化后,运用最优控制理论,将能量管理纳入考虑中,得出针对高速、机动目标的最优制导律,且可以满足终端碰撞角约束。通过引入分段线性和指数两种形式的阻尼,使得导弹在拦截高速高加速目标时,对目标机动的敏感度随弹目距离变化,从而达到能量管理的目的。通过二维非线性仿真验证了制导律的性能。  相似文献   
5.
Endgame概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叙述了Endgame的概念和研究现状。分析了目前制导律的局限性,提出了适于Endgame环境的高性能的非线性制导律。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地空导弹爆炸时战斗部破片对地面人员附带损伤的问题,选取了破片对人体的杀伤准则,通过分析破片的空中运动特性,对导弹战斗部爆炸时的破片飞散规律进行了探讨,建立了破片散布的数学模型,并在典型的给定计算条件下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地空导弹在不同高度爆炸时,可计算出对地面人员的有效杀伤破片数量、破片杀伤面积和平均密度以及导弹的安全高度.  相似文献   
7.
基于双站红外跟踪临近空间目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近空间目标飞行器的高速、高机动特性给地面防御系统对其定位和跟踪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传统的滤波算法无法给出精确的目标状态估计,跟踪性能变差。为了更好地满足机动式弹道滤波的需要,通过双站红外跟踪方法与卡尔曼滤波算法相结合,实现对临近空间目标飞行器跟踪,并保证了定位跟踪精度在允许范围之内,Matlab仿真结果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交会时间可控的多子弹协同制导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一发导弹携带多枚末修子弹对多目标进行协同防御的问题,结合时间控制协同中制导与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提出了一种交会时间可控的多子弹协同制导方法.给出了中制导时间协同方法及预测脱靶速度修正方法,建立了交会时间可控的多子弹协同制导模型.仿真结果表明了该协同制导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MEMS技术作为一门多学科高度交叉的前沿学科领域,在近些年来得到迅速发展,在航空、航天、生物技术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该技术可实现优质高产低耗,大大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智能化功能,已经成为电子领域活跃的发展方向之一。论述了MEMS微系统技术的重要性,从微感知与微控制、微流动控制、微惯性测量装置、微型飞行器、可穿戴和可植入式装备、纳机电谐振器、扫描隧道显微镜等七大方面分别论述MEMS微系统技术发展现状,并对该技术进行了展望,以期对未来发展并应用该技术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针对战术导弹垂直发射姿态调转时的快速性要求,研究了垂直发射快速姿态调转的控制问题。首先基于误差四元数并结合垂直发射的具体特点,建立了战术导弹垂直发射的非线性数学模型;然后通过滑模变结构控制理论进行控制系统设计,得出了基于误差四元数反馈控制器,分析了系统的稳定性和鲁棒性。该控制器实现了绕欧拉特征轴的旋转,缩短了姿态调转的时间,最后通过仿真验证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