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4年1月28日,美陆军参谋长斯库梅克上将向美国会众议院武装部队委员会提交了一份美陆军编制体制改革计划。这项全面的编制改革计划将动摇美陆军以师为基本作战单位的传统编制体制,代之以旅为基础的模块化编制体制,从而更好地满足当前和未来的作战需要。美陆军将其称为“50年来最重大的整编计划”或“陆军的模块化再设计”。  相似文献   
2.
使用大威力重型火炮向敌军倾泻密集火力,为己方装甲兵和机械化步兵部队的冲击扫清障碍——这种时代一去不复返,重型自行榴弹炮也就不那么吃香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由克劳斯·玛菲·威格曼(KMW)和莱茵金属公司共同研制的 PzH2000,似乎成了西方冷战后惟一装备部队和对外销售的重型自行榴弹炮;美国投入巨资研制的庞然大物——“十字军战士”自行榴弹炮也夭折了,成为东西方结束冷战对峙局面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3.
美国陆军炮兵也称为野战炮兵,属于战斗支援兵种。美陆军共编4个军和10个师,每个军下辖3~6个炮兵旅,每个师下辖3~4个炮兵营。主战武器是榴弹炮、火箭炮、陆军战术导弹系统(ATACMS)等,装备有大约1000门M119A1式105毫米榴弹炮、1450门M198式155毫米榴弹炮、1500门M109A2/A3/AS式155毫米自行榴弹炮(主要装备后备役部队)、950门M109A6式“帕拉丁”  相似文献   
4.
火力打击精确化是现代化炮兵的重要标志,也是城市和复杂地形条件下新的作战模式对炮兵火力提出的新要求。美国等发达国家陆军都极为重视地面炮兵精确制导弹药的研制,然而,高昂的成本使他们陷入了“技术虽好但阮囊羞涩”的无奈境地。近年来,以GPS卫星导航技术为基础的“弹道修正引信” (Course Correcting Fuze,CCF)的发  相似文献   
5.
美国一直很关注如何发挥身管火炮在未来战争中作用的问题。在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对于105毫米和155毫米火炮在轻、中、重型部队作战行动中的适用性等问题有不同看法。 2002年,在轻型部队部署于阿富汗参加“持久自由”行动之初,美军决定不携带火炮,只依靠重型迫击炮和空中火力支援。然而,英国首先表示反对,其他盟国也不同意,最终,美国陆军也感觉此决定欠妥。  相似文献   
6.
美国陆军正在经历一场50年来最大的转型。编制体制的变革——从以师为基本作战单位的“精锐陆军”体制,转变为以旅为基本作战单位的模块化体制——无疑是其中的重头戏。美陆军野战炮兵编制的模块化转型也与之同步推进。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各国陆军转型的背景下,作为陆军主要战斗支援武器的火炮呈现出轻型化、轮式化、精确化的发展特色。新型车载式榴弹炮的发展方兴未艾、120毫米迫击炮向车载自行化发展,105毫米火炮在广泛采用先进弹药技术和火控技术后卷土重来,使火炮的发展呈现出许多新的亮点。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迫击炮因为价格低廉、结构简单,一直被视为“穷人的武器”。近年,随着战场环境的改变和高新技术的引入,迫击炮重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光。特别是车载迫击炮,由于在局部战争和低强度冲突中杀伤力强、效能高,已成为世界各军事强国研制和装备的重点之一。把120毫米迫击炮固定到车辆上, 在理论上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然而在实践中必须解决的难题是,需要一个有效的制退机构来减轻120毫米弹药发射时产生的强大后坐力;另外,为了快速进入和撤出战斗,最好能够自动装填弹药。在120毫米车载迫击炮的研制中,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强调快速进入和撤出  相似文献   
9.
所谓“综合作战系统”不是单项武器系统,而是由功能配套、标准化程度很高的多种武器系统整合而成的一体化大系统。在这个大系统内,各分系统之间不是简单的捆绑关系,而是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融合为一体,互联、互通、互操作、信息共享,总体效能远远大于各分系统效能之和。  相似文献   
10.
美国陆军转型计划已经实施了整整5年。实践证明,陆军转型将是一个极为艰难曲折的历程。这不仅仅是因为陆军与其他军种相比,兵种多样,历史包袱更沉重,所以转型的难度更大;还因为陆军肩负着繁重的军事任务,尤其是全球反恐作战任务。目前美陆军仅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执行作战任务的部队就达到12.5万人, 旷日持久的伊拉克战争使转型和战备的矛盾日益尖锐。如何合理分配有限的资源,做到转型和战备两不误,一直是美陆军近年来苦苦寻求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