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P2P网络主动型蠕虫采用主动扫描邻居节点信息的策略,能在短时间内破坏整个P2P网络,成为网络信息系统最为严重的安全威胁。结合主动型蠕虫的传播特点,考虑开放的P2P网络环境对蠕虫传播的影响,弥补现有模型忽略P2P网络动态性的不足,建立了基于开放环境的P2P网络蠕虫传播模型。与双因素模型相比较,该模型能更客观地反映现实网络中蠕虫的传播情况,在此基础上从初始已感染主机数、感染率、免疫率3方面定量分析了蠕虫的传播规律。仿真结果表明,感染率和免疫率是影响蠕虫传播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合理的蠕虫传播模型可以准确地描述蠕虫类恶意代码在网络中的传播行为,有助于在开展蠕虫防护、检测和抑制技术的研究时更深入地分析蠕虫的传播机制。通过引入和分析蠕虫的感染时间这个在经典的传染病模型研究中被忽略的重要因素,使用确定性建模分析方法推导得出SSI蠕虫传播模型,合理地反映网络中的脆弱性主机在蠕虫传播时可能的状态转换。模拟仿真表明,SSI模型可以相对准确地描述蠕虫类恶意代码在网络中的传播过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