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锦涛主席最近指出:坚持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习这一重要精神,结合工作实践,我们认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谋求部队建设创新发展,必须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新型的人才观、唯物的辩证观、正确的政绩观。  相似文献   
2.
领导干部的人才观,就是领导干部在人才培养、使用上的世界观、价值观。领导干部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必须注意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红与专的关系。所谓“红”,主要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所谓“专”,主要指掌握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技能、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等。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一些领导干部在人才使用上,对政治上的要求有所忽视。特别是面对科技强军对人才的渴求,有的单位的领导在选拔人才特别是科技人才时,对思想政治素质考察不够细、把关不够严的现象是存在的。应看到,坚持德才兼备、又红又专,把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是我们…  相似文献   
3.
实施“人才强师市”战略,是农八师石河子市党委在全面分析师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根据实现“两个率先”新要求和人才竞争新情况作出的重大决策。  相似文献   
4.
科学人才观是做好人才工作,落实人才强军战略的思想基础。全面理解和践行科学人才观,一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人都可以成才、以人为本的观念;二要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加强各级党委对人才工作的领导;三要构建与科学人才观相适应的军事人才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主席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这一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价值论的创新和发展,必将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创造的活力。因此,这要作为党和国家一项重大方针在全社会认真贯彻,努力营造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6.
一、创造有利条件.形成“全员学起来”的氛围 变“任务要求”为“自觉需求”。需求催生动力。既要持续搞好思想发动,使官兵认清学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的重大意义和目标要求,也要积极回应官兵成长进步的愿望需求,深挖讲话中“人才观”、“青年观”等蕴含的用人导向、成才方法和实践要求,引导官兵自觉把讲话当作进步指南,主动学好用好:  相似文献   
7.
《兵团建设》2013,(9):51
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淮阳太守汲黯与汉武帝刘彻,在人才问题上产生过一场争论。据《资治通鉴》卷第十九载,争论得很激烈。直言切谏的汲黯大动肝火,怒气冲冲地对刘彻说:"皇帝陛下不辞辛劳,苦苦求贤,可对贤才未尽其用,就草率地杀掉了,‘以有限之士恣无已之诛,臣恐天下贤才将尽,陛下谁  相似文献   
8.
曹操“唯才是举”人才观一直被后世争论,但是,诸多争论都没有触及对这一人才观的本意。其实,曹操“唯才是举”的本意就是企图垄断人才,反对士族垄断官场,否定旧的道德观。曹操的人才观,既是当时的现实需要,又为推动封建社会选择人才制度的进步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9.
洛阳才子贾谊,因谗被贬,后忧愤而亡;三国杨修,被曹操以乱猜“鸡肋”口令定罪,落得斩首示众。纵观古今,人才得其用而不得善终者比比皆是,其情可悯,其况可悲。宋代苏轼在《贾谊论》中评贾谊曰“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说明了志(志向)、量(气量)、才(才能)、识(见识)对于人成就事业的重要性。反思历史,启示良多。失于无公心之志。《三国演义》评杨修之死时有一句“身死因才误”。无论是以曹操的眼光来看,还是用现代标准来衡量,杨修无疑是一个有学问、有胆识、有预见力的优秀谋士,其最终身死,不仅在于恃才盖主的个性,更在于谋之“志”的…  相似文献   
10.
无德万事休     
《资治通鉴演义》第一回便是:“乱纲纪三家分晋,错建嗣智瑶丧国。”介绍的是春秋末期晋国有赵、魏、韩、智四大家族,智姓家族首领智宣子准备指定他的儿子智瑶为继承人,就跟他的族人智果商量。智果说:“智瑶不如庶子智宵。”智宣子说:“智宵才智上不如智瑶。”智果说:“智瑶有五项超人的优点,只有一项缺点。他一表人材,精于骑射,通晓各种技艺,强毅果敢,智巧过人,但他贪婪不仁。如果立智瑶为继承人,我们的智氏家族一定会大难临头。”智宣子不以为然。智宣子去世以后,智瑶继位,由于他贪婪不仁,梦想吞并韩、魏、赵三家,最终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