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兵团建设》2012,(8):46
美国南北战争爆发不久,1861年5月13日,英国一面宣布奉行"中立"政策,一面却承认南部同盟为"交战方",迈出了承认南方独立的重要一步。很快,法国等其他欧洲国家也作出类似表态。在一片起哄声中,英国开始向南方秘密提供金钱、武器及其他物  相似文献   
2.
史放 《环球军事》2010,(4):52-54
由于战术思想滞后于武器装备的进步等原因,美国南北战争以高昂的人力消耗为一大典型特征。而在这一时期内,又以发生在1864年初夏的冷港战役最为突出。这场发生在弗吉尼亚州汉诺维地区的港城外的交战,见证了双方尤其是北军付出的毫无意义的重大伤亡,也见证了高级指挥官们对流血的漠视。  相似文献   
3.
信不信由你     
《环球军事》2014,(22):70-70
兵变在美军史上真不多见,但战功显赫的纽约国民警卫队第69步兵团哗变过两回,而且还都理直气壮。第69团的特殊之处在于它的兵多是来自纽约的爱尔兰裔,民族自豪感特别强,一提英国人就气不打一处来。1860年10月,威尔士亲王(后来的爱德华七世)造访纽约,第69步兵团担负仪仗,但团长科考伦以下个个拒不从命,以示抗议英国压迫爱尔兰。闹出了外交事件的科考伦团长被送上军事法庭。好在数月之后,南北战争爆发,第69步兵团开赴前线,科考伦团长重掌指挥权。  相似文献   
4.
在美国南北战争中,北、南双方围绕经济封锁与反封锁、防止与拉拢列强干预和为战争筹款等展开了激烈的经济战,其战法与手段至今仍能给人诸多启发。  相似文献   
5.
傲楚 《环球军事》2011,(1):54-55
谈到美国南北战争,许多人首先会想到葛底斯堡战役.但从军事角度讲,维克斯堡战役才是南北战争中最具战略意义的一仗.格兰特将军指挥的北军在这场战役中成功切断南军的交通动脉后,南北战争的结局几成定论.  相似文献   
6.
1861年4月,美国爆发了一场持续4年之久的大规模内战——南北战争。19世纪60年代,是技术和武器发明迅速发展的时代,很多当时最新的科技成果和武器,如线膛枪、线膛炮、无线电报系统、水雷、潜水艇、蒸汽装甲舰等,在战争中广泛应用,使战争面貌为之一新。军事专家们称:美国内战是“蒸汽时代的第一次大战”,是从旧式战争到现代战争之间的一次过渡?  相似文献   
7.
徐南利 《环球军事》2013,(15):46-47
提起转管机枪,会让许多人联想起美国电影大片中出现过的场景,它开火时旋转的枪口前喷出一团火球,以超高的射速瞬间向对方倾泄一片“弹雨”,将对手笼罩在“弹幕”之中,以密集的火力将目标在顷刻问撕成碎片。正如好莱坞电影里所说的“在这挺机枪的扫射下,没有一种生物可以生还”。这种威力巨大,令人恐惧的武器,就是现代加特林转管机枪。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美国著名机械师理查德·杰丹·加特林于1861年发明了手摇式多管重机枪,于1865年作了相应的改进,于1866年装备给美国陆军。  相似文献   
8.
作为美国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的南北战争,因特殊历史地位而具有极高研究价值,有关装备、战术、军制、后勤等方面的中外著述汗牛充栋,却鲜见对军事测绘的研究。自近代以来,战争各方均无法回避基于科学技术的测绘保障,南北战争亦然。  相似文献   
9.
史放 《环球军事》2010,(23):62-63
俗话说: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或许对于旅行者来说,这不过意味着欣赏到更多风光;但如果是在两军对阵的生死关头,能否“看得更远”往往就会影响到战场上的成败L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借助硕大的充气气球,内战中的战场观察者们不仅使“站得更高”在真正意义上成为可能,也将敌军的一举一动尽收眼底,以此在战争中抢占先机。  相似文献   
10.
1861~1865年,美国南北双方围绕分裂与反分裂,摒弃联邦与维护联邦,进行了长达四年的内战。内战考验了联邦的意义,确定了联邦的前途,最终以北方的胜利,联邦统一的恢复而告终。内战期间,美国南北双方为获得国际支持进行了激烈的外交战和政治法律斗争,特别是美国联邦政府为维护联邦的统一,进行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国际法实践,避免了英、法等欧洲列强对美国内战的直接干涉,这对于今天我对台实施军事斗争,完成国家统一大业,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一 1861~1865年发生的美国内战实质上是一场维护联邦统一的政治斗争。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