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7 毫秒
1
1.
南宋时期,武学作为官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曾于宋高宗绍兴十六年和二十六年两次重建。此后,历经孝、宁、理等朝发展,在承继北宋武学模式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更加完备的招生、培养、管理、除官等制度,在中国古代军校发展史上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但由于当时武举不兴,武学地位低下,办学规模较之北宋大幅缩小,其军事功能亦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2.
周必大作为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学者,在助政高、孝、光、宁四朝的过程中,围绕国家中兴图强这个目标,对军事问题多有论述。其军事防御思想主要体现在"边防"和"平寇"两方面。他主张"守御"下"内修"的边防观以及"备御"下"斗智"的平寇法,既是对以往军事防御思想的继承,又是他在长期的政务实践中摸索出来的重要创举,具有进步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3.
学贵有恒     
学习是汲取知识、锻炼思维、提升素养、增强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学习也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要得"梅花扑鼻香",需经"一番寒彻骨"。我国南宋词人陆游为自己书斋"老学庵"撰联"万卷古今消永日;  相似文献   
4.
南宋抗蒙斗争时期,四川军民凭借严密的山地滨江网状防御体系成功地抵御了蒙军长达数十年的进攻。为分析、总结这一体系中山地滨江防卫型城池的营建特征,以其中一个重要城池——重庆多功城为代表,从历史沿革、选址、地形地貌、平面布局、周边道路、环境和主要建筑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史书资料和其他城池研究成果,总结出南宋四川山地滨江防卫型城池的营建特征:选址依山临水,择险而立;防御设施完善坚固;后勤保障得力。  相似文献   
5.
于炳文  杨萍 《军事史林》2014,(12):54-56
传统京剧剧目中,有一出《八大锤》,说的是南宋初年,岳飞抗击金兵,麾下四名手使双锤的骁将,在朱仙镇(今河南开封附近)大战金兵,破金龙绞尾阵的故事.剧目改编自清代钱彩的通俗小说《说岳全传》.  相似文献   
6.
南宋中央武学直接承继于北宋,自绍兴十六年、二十六年两次复建,历经高、孝、光、宁、理等朝,直至宋亡,凡一百二十余年。尽管在"左文右武"环境下,受办学规模、办学体制等因素的制约,它对当时军队和国防建设虽未起到太大作用。但其以北宋中央武学为基础,对各种体制进一步加以调整,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办学体系,形成了一套颇具特色的招生、培养、管理、除官制度。这些制度许多为后世借鉴,对中国古代军事教育制度的发展具有一定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武翊 《国防》2007,(9):79-80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著名的诗句,是南宋末年坚持抗元的文天祥所写,向来被人传诵,成为砥砺民族气节的座右铭.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号文山,出生于江西庐陵(今江西吉安).20岁那年考中状元.  相似文献   
8.
姚丽华 《政工学刊》2002,(10):61-61
“中兴诸将,谁是万人英?……人虽死,气填膺,尚如生”。词人刘过在凭吊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时,赞叹这位民族英雄堪称诸将之杰,万人之英,其忠愤之气不灭,肝胆之魂不死,精神永在,英名长存。的确,每每读起岳飞的词,都会令我们鼓胀起军人的满怀豪情,激荡起军人的神圣忠勇,唤发起军人的爱国精神。  相似文献   
9.
傅骏 《军事历史研究》2003,161(1):95-101
端平元年 (公元 1 2 34年 ) ,蒙古灭金。南宋与蒙古开始正面直接对抗。端平二年 ,蒙古国几乎同时兴兵进攻西域、高丽以及南宋。攻南宋的蒙古军队选择了四川作为主攻方向 ,而他们对京湖襄阳地区的用兵仅是攻掠性质的。襄阳地区在元世祖灭宋的战役中 ,发挥了决定王朝命运的作用 ,但在端平年间 ,却未受到蒙古方面的重视 ,而在南宋方面由于北军的叛乱和破坏 ,丧失了对襄阳地区的实际控制后 ,蒙古统治者竟然没有对投降的襄阳进行周密的安排和规划 ,使得蒙古放弃了一个提前奠定灭宋基业的大好机会。南宋则在全力对付蒙古四川和两淮方面的进攻之时 ,也无余力重新建设襄阳。最终 ,襄阳地区由于端平年间的战事和动荡 ,被双方荒废了十五、六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