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英国海军23型“公爵”级护卫舰最初是作为深海猎潜舰而设计的,现在则执行着更广范围的作战任务。该级护卫舰是目前最先进的护卫舰,其装备的武器系统受到了各国海军的重视。本文详细介绍了该级别护卫舰的研制情况、武器装备及作战性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介绍反潜战战术环境及对战术指挥官的要求、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特点的基础上,从一个已开发成功的战术指挥官反潜战专家系统模型机着手,阐述战术指挥官反潜战专家系统的界定、需求、开发过程及性能评价。此模型初步证明在反潜战领域建立基于知识的专家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水下战     
本文介绍了美国海军为满足浅海作战要求而对SQQ-89反潜战系统及其声呐站所进行的技术更新。这种更新包括采用开放式系统结构和引入商用流行技术。本文还介绍了美国海军在更新SQQ—89系统基础上为21世纪水面战斗舰艇——DD21级驱逐舰开发的IUSW—21综合水下作战系统。  相似文献   
4.
在本刊2011年7A的专题文章中,作者对中国航母的反潜短板进行了分析,不仅引发了国内关于航母反潜的讨论,还得到了美国知名智囊机构詹姆斯敦基金会的关注。詹姆斯敦基金会的莱尔·戈尔茨坦先生专门撰文对《现代舰船》杂志社的文章进行了点评,现将该文的译文刊登于此,其中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日本海上自卫队认为理想的反潜舰应达到以下标准:具备完善的情报和C41系统,装备最优良的反潜及防空系统,满载排水量8000吨,最大航速32~35节,4座燃气轮机驱动2轴,舰员160人,搭载2架反潜直升机。如果在现有军舰中选,目前最优秀的反潜舰当属美国海军的"阿利·伯克"ⅡA级"宙斯盾"驱逐舰。  相似文献   
6.
蓝色档案: “英格兰”号、“伯克”级护航驱逐舰。为纪念在珍珠港战役中,牺牲在“俄克拉何马”号战列舰上的一名海军预备役人员英斯·约翰·英格兰而命名。最初的武器装备是3门两用大炮,一座21毫米3孔鱼雷发射架,大量20毫米和40毫米的空防两用机枪和刺猬弹火箭发射架、深水炸弹和声纳这些最初的反潜武器。重1400吨,船员220名。  相似文献   
7.
陈婧 《中国民兵》2010,(9):58-59
最近几个月来,西太平洋海域骤然升温的军事演习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潜艇战与反潜战色彩浓厚——不论是韩美的日本海联合演习,还是韩国黄海陆海空三军联合演习,都将潜艇角逐和反潜对阵列为最重要的课目。事实上,潜艇之间的猎杀和反潜战已然成为21世纪战争最重要的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8.
反潜作战是水面舰艇编队的主要作战任务之一,其计算机生成兵力(CGF)研究有着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采用CGF技术,可以自动化生成水面舰艇编队及其舰载反潜直升机,并可仿真其在执行各种作战任务过程中的所有战术动作,包括机动、探测、攻击、防御和协同等。重点研究水面舰艇编队及其舰载反潜直升机反潜作战过程中的攻防决策CGF建模与仿真问题,建立了水面舰艇编队攻防决策模型和反潜直升机探测与攻击决策模型。  相似文献   
9.
云青 《当代海军》2002,(12):45-47
水雷这种古老的兵器是世界各国海军用于反潜的重要手段之一。水雷布设于水中,或坐沉海底,或系流于水中,或在水中一定深度上随流漂行,等到潜艇接触或进入水雷的敏感范围时,水雷自动爆炸,爆炸瞬间产生大量高温高压气体,形成强大的冲击波,作用于潜艇壳体,将其击毁。随着新科技的发展与应用,过去只具有被动防御功能的水雷也形成了一定的主动打击能力,在现代反潜作战运用中效用更高,日益得到各国海军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为适应现代海战的需求,印度海军始终把提高反潜战能力作为建设重点。经过数十年的努力,其反潜战能力已达到较高水准,在印度洋地区首屈一指,在亚洲也位居前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