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姚成 《国防》2008,(12):36-36
云南省丽江军分区在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中,充分发挥驻地教育资源优势,运用生动形象的教育形式,促进了教育的不断深化。他们组织官兵到红军长征渡口和红军纪念馆,听当年帮助红军渡江的老船工讲红军英勇战  相似文献   
2.
地处中原腹地的河南省中牟县,当年曾是曹操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官渡古战场。如今,在这片古战场遗址上,县委书记崔绍荣用一颗关心支持国防建设的火热心肠,带领全县72万人民谱写出一曲新时期的爱军强武、富县强兵之歌。  相似文献   
3.
杨军 《中国军转民》2010,(3):20-21,37
新年的古城西安,在和煦冬阳的照耀下,天空格外晴朗。 位于古城西安南郊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六研究院的干部职工仍沉浸在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六院时的激动和兴奋中。  相似文献   
4.
抢险救灾     
《云南国防》2001,(5):53-53
龙陵县投资2000万元修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松山战役遗址是滇西抗战主战场,被定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县委、政府决定把修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纳入“十五”规划,拟定可行性报告,经省委、政府考察论证后,被定为“十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预计投资砌万元。在地区水利电力勘探设计院的帮助下,遗址地形测绘任务已圆满完成。预计“十五”期间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5.
北京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坐落于北京市顺义区龙湾屯镇的焦庄户村,距市区60公里。1964年,焦庄户民兵斗争陈列室改名为“北京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由张爱萍将军题写馆名、在抗日战争中,焦庄户人民群众和民兵在党的领导下,利用“地道战”这一特殊形式。同国内外敌人展开英勇斗争。这里是北京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6.
当前关于秦兵马俑坑的性质归属问题众说纷纭,作者通过对秦俑陪葬论等各种说法的解析和对俑坑工程布局结构特征的研究,认为秦兵马俑坑是战国末期秦国按照《尉缭子》军事思想设计建造的一座军校遗址。7000余件兵马俑不是秦始皇陵或宣太后墓的陪葬品,而是用于军事教育、训练的模特儿和推演阵法的教具。考古工作者在俑坑西侧发现的一座甲字型古墓,有可能是杰出的军事家尉缭的长眠之地。  相似文献   
7.
在富饶的松嫩平原与美丽的小兴安岭交会处镶嵌着一颗绿色的宝石,从这里走出的军人有18位成长为共和国将军,它就是满语美丽富饶之意的“苏苏古城”——黑龙江省巴彦县。王晓春同志自2005年12月担任巴彦县县长、武委会主任以来,他心系国防,全力支持武装工作,努力为部队建设办实事、解难题。县人武部先后被省政府、省军区评为全省民兵武器装备管理工作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8.
汪海洋 《政工学刊》2013,(11):60-60
习主席提出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为军营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加强军营文化建设,就要紧紧围绕落实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强军目标,弘扬优良传统,创新特色文化,为提升部队战斗力、保障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一、弘扬植根铸魂的忠诚文化,在高扬旗帜中增强凝聚力。坚持用红色文化启迪。每逢新兵入营、老兵复退、入党和重要节日、重大教育等时机,组织官兵参观革命遗址,回顾战斗历程。广泛开展“唱红色歌曲,读红色书籍,看红色影片”,引导官兵从追忆历史、感悟传统中,不断加深感性认识、强化情感认同。  相似文献   
9.
高国胜  宋楠 《国防》2013,(5):51-51
塞上古城山西省大同市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忠勇尚武、爱国拥军传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文化资源众多。多年来,该市注重发挥国防教育基地作用,加大投资整修力度,积极向社会开放,发挥瞻仰教育功能。灵丘县投资3000  相似文献   
10.
宝琳  燕兵  荐钧 《华北民兵》2005,(9):F0002-F0002
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保定预备役团组织官兵来到清苑县冉庄村,参观了当年“地道战”遗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