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司马光与吕公著交游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光和吕公著的交游主要展现两人同进退、共命运的政治知己关系,真挚深厚的战友情谊,以及司马光反法的保守性格在当时社会环境下所具有的认可程度和王安石变法所必然面临的巨大思想党派阻力。  相似文献   
2.
翻阅时下报刊,一些因徇私枉法、疯狂敛财而沦为阶下囚的贪官污吏,往往不约而同地如此反思:本来是想做清官的,但经不住诱惑接受了第一次贿赂后,也就放松了警惕,一步步走向了堕落。宋代哲学家王廷相讲过这样一个寓言:轿夫穿着新鞋进城,开始小心翼翼,生怕弄脏新鞋,后来一分心踩进水塘,由此  相似文献   
3.
两宋时期,冷兵器制造技术和工艺、品质、性能大幅提高,火器在军事上的应用日益广泛,在此背景下,攻城技术与理论都得到了长足发展。宋代的攻城理论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前人的机械论和形而上学色彩,逐渐走上了一条更加理性、辩证的道路。其中,既有对以往攻城理论的思考、诠释,也有从大量具象的战例中凝练出抽象的战术思想,并对其进行系统论述,这些努力都是值得称道的。  相似文献   
4.
宋代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高峰期。四大发明中的活字印刷、指南针就出于宋朝。良好的科技发展的背景促进了军事测绘技术的进步。刻板技术被开创性地用于地图印刷。军事地理著述和兵要地志研究成果丰硕。指南针、计里鼓车等测量工具的出现 ,为军事行动中测定方位、量测距离提供了方便的工具。  相似文献   
5.
军队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军队因人员密集、换防、战争和自然灾害等因素,很容易引起重大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两宋时期,随着辽、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在北方的崛起,宋代中央政府在北方地区的活动受到限制,开始从汉唐时期传统的经略北方转向关注南方地区的开发.  相似文献   
6.
宋代对阵亡将士的抚恤大体可分为两部分:一、哀死,即对阵亡者的吊唁;二、抚恤家属,即在政治上、经济上给予一定的补偿。可以说,宋代对阵亡将士的抚恤在制度建设方面有所突破,其制度更加规范化、系统化。但宋代军队抚恤制度并未转化为战斗力,却因在施行中纰漏百出,成了军官逃避问责、滋生腐败的温床。  相似文献   
7.
《全宋诗》语境显现了孙武与《孙子兵法》的影响。宋代诗人塑造了多姿多彩的孙武人物形象。有的诗人把孙武刻画成一个兵家形象;有的诗人把孙武勾勒成一个嗜权者形象;有的诗人把孙武描绘成一个谏言者形象。宋代诗人多方检视《孙子兵法》魅力。宋代一些诗人主要从商业、弈棋、兵学、历史、建筑艺术等角度展现《孙子兵法》独特魅力。宋代诗人对待《孙子兵法》态度比较暧昧。有的诗人主张不学《孙子兵法》;有的诗人认为《孙子兵法》值得学习;有的诗人对待学习《孙子兵法》有所选择、摇摆不定。总之,宋代尊崇理学的社会思潮、繁荣的商业和发达的文化艺术,显著影响了诗人对孙武与《孙子兵法》的评判态度.  相似文献   
8.
宋朝大规模全面实行募兵制与特殊养兵政策,造成了几十至上百万的庞大兵员队伍;宋代边患不断,战事频发,为抵御边疆少数民族的进犯,历代政府都在边地屯戍重兵,所以宋代军费开支浩大。军俸、军事装备开支以及边籴边费构成宋代军费支出的基本项目。筹措军需就要建立相应的供军机制,宋代财政征收体系在很大程度上与军费的筹集、军需供给保障有关,本文着重论述了宋朝国家财政体制中比较完备的军费预算、筹集、划拨机制及其运行状况。  相似文献   
9.
魏鸿 《军事历史》2020,(3):10-19
宋代是中国古代兵学发展的高潮期,在"崇文抑武"的大背景下,文人成为兵学研究主体,文人论兵蔚为风潮。兵学儒学化更为深入广泛,尤其表现在战争观、战略思想、作战指导思想和治军思想等方面。宋代兵学文献的繁荣并未对军事实践产生积极牵引,个中原因复杂,探讨兵学与国家战略、将帅选任以及军事技术演进的互动关系,有助于加深对宋代兵学以及军事的认识。宋代兵学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兵学和军事实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唐宋之际,骑兵已臻于完善,成为战场上的主角,并往往主宰着战事的胜败。宋朝骑兵不振,“以骑制骑”既不能实现,仁宗朝以来遂根据既往的战争经验,提出“以车制骑”战术。尤其是宋神宗朝和两宋之交,朝廷上下对该方略表现出很大热情,并一度在实战中加以运用。但是,“以车制骑”并没有取得预想中的效果,究其原因,除了战场环境等因素的局限外,主要源于造车技术的蜕变、整体战略的失当和国家财政的困难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