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国防》2015,(1):4
编者按:香山论坛是中国军事科学学会举办的国际性安全与防务论坛,旨在通过相关国家防务机构、智库专家学者的对话交流,增进了解、凝聚共识、加强互信,推动亚太安全与防务合作,维护地区安全稳定,促进和平发展。第五届香山论坛围绕"合作与共赢: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这一主题,探讨了共建、共享、共赢的亚洲安全之路。本刊根据论坛秘书组提供的速记资料,摘录了主题发言者的重要  相似文献   
2.
<正>针对组织获QMS认证后应进行的管理工作,详细讨论了获证组织应进行现有QMS有效性的保持和改进,并按照GJB9004B进行QMS的自我评定。文中重点就QMS持续改进的工作进行了论述。引言组织通过质量体系(QMS)认证,只是组织按GJB9001B《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在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全过程中达到了一个阶段性目标。GJB9001B所要求的只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个基准,是达到规定要求、使顾客满意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3.
正采访时间:2014年11月9日至10日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不管怎样,改革总需要有勇气的人去尝试。我相信,四十八团正在经历的改革,将会为全面推开的兵团团场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采访手记深秋的清晨,太阳还未跳出地平线,记者便乘车来到了三师四十八团。新修的楼房在晨曦中若隐若现,压路机的轰鸣声打破了这个原本平静的早晨,似乎告诉记者四十八团这一年发生的变化和正在经历的变革。韩文中的苦恼"记者同志,快进屋,外面冷。"韩文中热情地将记者招呼进了房子。与往年不同,一进屋子,记者就感受到了家的温馨。虽  相似文献   
4.
十文古钱     
正一、活动目的:考察官兵的思维清晰度,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二、活动要求时间:10分钟三、操作步骤组织者给大家讲述以下内容:从前,有3个穷书生进京赶考,途中投宿在一家旅店中。这家旅店的房价是每间450文,3人决定合住一个房间,于是每人向老板支付了150文钱。后来,  相似文献   
5.
细说浮躁     
浮躁指轻浮,做事无恒心,见异思迁,不安分,总想投机取巧,成天无所事事,脾气大。贾平凹在《浮躁》一文中写到,"在我们心灵深处,总有一种力量使我们茫然不定,让我们无法宁静,这种力量就叫浮躁。"浮,名利之浮。"浮"是"半桶水",装不满还晃悠。"浮"是成功、幸福、快乐和实现理想的最大忌讳。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做事情很多时候都是在开始的时候一腔热血,然后是热情消退,最后完全放弃。是什么原因让我们放弃呢?是浮的心理,是急于求成、不愿面对困难的浮光掠影的心理所致。人一旦与"浮"结缘,学习就不可能刻苦,作风就不可能深入,工作就不可能扎实,静不下心,守不住神,白白丧失机遇。  相似文献   
6.
<正>新春二月的一天,我习惯性地打开兵器的网站,兵器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尹家绪《兵器的春天》一文首先映入了眼帘,好奇心促使我迅速打开网页,静静赏读。读罢掩卷,我思想感情的潮水也随之放纵奔流。尹董事长用最朴素凝练的笔墨,描绘出一幅最美丽、最有色彩的兵器未来发展的壮美图画,平凡的笔墨折射出最感人、最耐人寻味的意境。文中看似平淡无奇的文字,实则句句哲理,掷地有声,情动四海,理薄九天,洋溢着令人无法抗拒的魔力。随着文章的起伏跌宕,让人既有如沐春风的惬意与浪漫,又发人深省,犹如醍醐灌顶的醒悟,顿生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危机感。  相似文献   
7.
文莱和中国友好交往源远流长。早在14世纪我们就开始了通商,当前,文中关系达到了一个特殊高度,不仅是在双边层面,还涉及到我们在东盟和中国框架下,10+1、APEC和联合国框架下的多边合作。文中关系显示了在当前国际关系之下双边关系的重要性,也表明在全球化的世界中,更要倡导对话和磋商。正是因为我们有共同的利益,所以文中携手合作符合双方的利益,尽管我们在地缘、社会、政治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分歧。中国和东盟的发展使得亚太地区成为世界上贸  相似文献   
8.
《国防》2015,(2):4
编者按:香山论坛是中国军事科学学会举办的国际性安全与防务论坛,旨在通过相关国家防务机构、智库专家学者的对话交流,增进了解、凝聚共识、加强互信,推动亚太安全与防务合作,维护地区安全稳定,促进和平发展。第五届香山论坛围绕"合作与共赢: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这一主题,探讨了共建、共享、共赢的亚洲安全之路。本刊根据论坛秘书组提供的速记资料,摘录了主题发言者的重要  相似文献   
9.
我刊今年第3期刊发了96319部队教导员张楼楼同志的文章《造访"六尺巷"引发的思考》。文中提到清朝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张英在安徽桐城老宅与吴家相邻,两家为宅间一块空地打起官司。张家人写信给张英,希望他干预此事。张英回信,劝家人礼让三尺,吴家见状也主动让出三尺,形成六尺巷。文章刊发后,有读者来信反映,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