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延林 《军事史林》2010,(1):66-66,F0003
二十世纪初期,日本军队使用的机枪主要是法国的哈奇开斯机枪和哈奇开斯M1914式改进型机枪,两种机枪均改为6.5毫米口径。此后,在此基础上日本研制了多种型号的机枪。  相似文献   
2.
滕利青 《军事史林》2014,(12):24-29
出兵远东,闪击日军——华西列夫斯基成为日本关东军的掘墓人 1945年4月底,华西列夫斯基回到莫斯科,斯大林当面提出要他指挥远东苏军对日作战。以往,他的经历对远东、对日本、对日本军队很少涉及。这之前,华西列夫斯基对日军的理解,只是概念的、字面上的。苏军中,除了朱可夫在哈拉哈河有过大败日本关东军的经历,还有更早的、在大清洗中已被处死的布留赫尔元帅,可以说是红军中知名的远东战将。布留赫尔、朱可夫的远东战绩,深为日本人所惧惮。而华西列夫斯基完全是远东的新面孔、日本关东军的新对手。  相似文献   
3.
上海派遣军是1932年至1938年期间侵略上海(淞沪)地区的日本军队战役军团。侵华日军上海派遣军共组建过两次;第一次是“一·二八”事变后于1932年2月成立,同年6月撤销建制;第二次是“八·一三”事变爆发后于1937年8月15日再建,参加了进攻上海和南京的作战,于1938年2月14日撤销建制。  相似文献   
4.
70年前在苏联和日本军队之间爆发的诺门坎战役以苏军的大获全胜而告终。但不为人知的是日军在这次战役中使用了“雇佣军”。尤其让人感到意外的是,这批雇佣军竞来自当时的苏联。  相似文献   
5.
《解放军生活》2012,(10):60
多年来,围绕日本罔顾历史事实、觊觎中国钓鱼岛的种种行为,解放军出版社推出了一大批反映日本军事历史战争文化的系列图书,其中既有钓鱼岛历史主权的重要资料展示与研究,也有对日本侵略文化肌理的深刻解析之作,还有当年参与侵华战争的日本军人的回顾与反思。它们从历史的渊缘和承袭、文化的角度和层面,不仅为我们清晰地梳理和展示出诸多问题的历史成因和趋势走向,也为读者提供一种宏观思维、整体判断的立场方法。  相似文献   
6.
闻舞 《环球军事》2014,(2):13-15
靖国神社的东侧有一栋占地.万平方米的“游就馆”,馆名取自苟子《劝学篇》中的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馆中将日本军队在历次战争中阵亡将士的遗物、历次战役的战利品、掠夺物和纪念品,特别是把历代军队使用过的各种武器等收集起来加以分类陈列。  相似文献   
7.
姜兴华 《环球军事》2014,(22):50-51
10月21日,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叉伟在国会问询中表示,1993年时任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河野洋平承认日本军队强征慰安妇问题的发言,“有很大问题,我们否认那个发言。政府将为恢复日本的名誉和信任努力申诉”。这是日本政府首次在,公开场合正式否定河野谈话,对铁证如山罪行的否定,对安倍当局来说已是“习惯成自然”,其目的就是搅浑水,通过诬指中国“编造”日本侵华历史,把自己打扮成“受害者”,给侵略史装上面具,博得国际社会的同情,进而煽动“中国威胁论”。  相似文献   
8.
李守林 《国防科技》2005,(11):37-39
日本军队称自卫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美国扶植发展起来的。1945年日本投降后,日本军事机构全部解散。但到1947年,世界开始进入了冷战时代,日本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突出出来,美对日占领政策开始转变。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出于战略上的需要,美国指令日本组建警察预备队,从此拉开了日本重整军备的序幕:1952年成立海上警备队,1954年建航空自卫队,同年7月颁布了《防卫厅设置法》和《自卫队法》,将保安队和海上警备队分别改成为陆上自卫队和海上自卫队,将陆海空三军定名为自卫队。冷战结束后,作为已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日本,确立…  相似文献   
9.
徐平  张冬 《军事史林》2013,(8):41-45
近代日本陆军起源于19世纪60年代。处于幕府时代后期的日本在亚洲最早引进西方军制。“明治维新”期间,日本仿照西方列强,组建了三个洋式兵队,包括步、骑、炮兵共计13625人。1870年12月,明治政府下令统一军制,规定陆军学法国,海军学英国。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军队逐渐成为当时亚洲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军队,日本也一跃成为当时列强唯一的一个东方国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