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警惕“消极保安全”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剧《亮剑》中有这么一段剧情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团长李云龙为了提高部队跟鬼子拼刺刀的本领,让战士们以木棍当刺刀一对一练习拼杀。在出现人员受伤、有人担心会出事的情况下,李云龙仍然坚决主张继续训练。一时间,训练场上战士们生龙活虎,杀声震天。其后,这支从严训练的英勇团队,在同素以拼刺刀见长的鬼子短兵相接时,大获全胜。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在同凶恶强大的敌人屡次交手中,我军总结出一条宝贵的经验:在战争中,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战斗力,就是最大的安全。为此,着眼于战争,一切从战争出发,就成了战争年代我军军事思维的最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2.
贾辰琼 《军事史林》2010,(12):55-57
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曾有过这样一句台词:“当时我的士兵用的都是老套筒、汉阳造,膛线都快磨平啦!”的确“老套筒”、“汉阳造”在当时的抗日战场上已是很老的枪了。八路军手中最好的步枪是从日军手里缴获的“三八大盖”,  相似文献   
3.
六师五家渠市有条将军街,街上竖立着很多六师前身部队指挥员的画像。画像里有位将军叫王近山,他是六师前身部队新四旅的旅长。在电视连续剧《亮剑》里,李云龙消灭了日军的战地观摩团,而李云龙的原型之一就是王近山。1943年10月,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用"三光政策"和铁壁合围、铁滚扫荡、梳篦战术构成的所谓"铁滚式三层阵地新战法",对太行山区进行了疯狂的扫荡,妄图围歼八路军主力部队,摧  相似文献   
4.
薛依群 《国防》2006,(2):77-77
在军旅题材电视连续剧《亮剑》中,主人公李云龙的好搭档和亲密战友——政治委员赵刚,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而他作为一名“学生官”,在八路军386旅独立团的战斗、生活经历,对今天地方大学生干部走好军旅之路,也有一定的启示。剧中,曾经是燕京大学学生并经过延安抗大培训的赵刚,一开始就能很客观地认识自己,谦虚、坦诚地面对独立团团长李云龙。在386旅旅部,他对旅长说:“毕竟(李云龙)是老同志了,带兵经验丰富,我应该好好向他学习”;在日军山崎大队进攻前,他对李云龙说:“我赵刚是你的同志,是你的战友,……我是真心想和你做朋友”;后来又表态:…  相似文献   
5.
杨哲一  姜李 《中国民兵》2010,(12):28-29
源于电视连续剧《亮剑》,很多人了解并熟知了"亮剑"这个名词,特别是剧中主人公李云龙那句"面对强大的敌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的台词更让无数官兵为之热血沸腾。其实,在带兵人的工作理念中,不妨也给基层官兵一个思想"亮剑"的机会。当然,这里所指的思想"亮剑"不是针对"敌手",而是在组织、领导面前敢于直陈观点,发表见解。  相似文献   
6.
郭军  海平 《中国军转民》2006,(12):25-28,31
引子《亮剑》是近年来最热门的一部小说和电视剧,播出后在全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李云龙的“亮剑”精神传遍了全国“,亮剑”一词也很快被应用到各行各业。2005年初冬,在北京什刹海边的帅府饭庄,《亮剑》的作者都梁与珠海振戎公司总经理杨庆龙等公司同仁相见并共进晚餐,大家不约而同地问起都梁一个面对了无数次的问题:李云龙的原型是谁?都梁答:没有。又过了多日,都梁又与杨庆龙相见,都梁感慨道:杨庆龙真是比李云龙李云龙,如果早认识你杨庆龙,《亮剑》可能会写得更丰满……如果说李云龙是战争年代拼杀于军事战场的“亮剑”英雄,那么杨庆龙就…  相似文献   
7.
电视剧《亮剑》热播以来,一直好评如潮,主人公李云龙所诠释的“亮剑精神”,向世人展示了共和国一代军人面对强乱无所畏惧,勇往直前、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慨,这种精神已成为我军永不褪色的“军魂”。出于对这部电视剧的喜爱,不少观众已将此剧观看数遍,还有一些热心观众开始给《亮剑》挑毛病,以下是他们找出的几处错误:  相似文献   
8.
张凤中 《军事史林》2008,(10):36-39
说起军旅题材的电视连续剧,不能不提到《亮剑》,剧中李云龙率领独立团全歼日军“观战团”的精彩战斗令人印象深刻。影视改编自小说,小说取材于生活,上述剧情并非“纯属虚构”,而有着真实的历史背景。真正的“李云龙”就是八路军第129师师长刘伯承麾下著名的“王疯子”王近山。但事实上,王近山并没有单挑“观战团”的“领队”,因为他在打这次伏击战时,并不知道命丧自己手下的并非普通的日本兵,而是100多名“皇军精英”!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