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正58年前,"喜喜连长"还不是连长,"喜喜"也只是一个两岁孩子的乳名。当他跟随比他年长20多岁的姐姐,从甘肃省来到新疆的时候,只是抱着"吃饱饭"的目的。其实,由于年代久远,又太过年幼,"喜喜"根本不记得来新疆的过程,"吃饱饭"也只是他多年后,从姐姐的言谈中猜测的。在他最初的记忆里,十四师一牧场的蓝天、白云、草场、戈壁是主场景,而主人公则是伴随他成长的维吾尔族职工群众。  相似文献   
2.
正1954年,石河子紫泥泉种羊场来了一位大学生,人们觉得新鲜,大学生到天山放羊,这是破天荒第一次。这位21岁的大学生,就是刚从浙江农学院畜牧系(后院系调整为南京农学院)毕业的高材生刘守仁。新中国成立之初,百业待兴,对于人才极其缺乏的种羊场来说,刘守仁的到来,无疑为大家带来了更多希望。不久,刘守仁就接到第一项科研任务:将哈萨克粗毛羊改良选育成细毛羊。当时,要把从苏联引进的娇气十足的细毛羊皮,"披"在土生土长的新疆哈萨克族牧民放养的土种羊身上并无先例,没有现成资料借鉴。更糟糕的是,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