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占良 《国防》2007,(11):74-75
明代的东南沿海一带,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然而,从明初以来就形成的倭患,严重威胁着世世代代繁衍生息在这块美丽富饶土地上民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所谓倭患,是中国历史上来自东南方向的第一次外患,是由倭寇造成的.而倭寇,主要是指入侵中国的日本武士、浪人和商人,也包括被其利用和与之勾结的中国境内的海寇、奸商.明朝初年,由于政治清明,海防巩固,倭寇尚未形成大患.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驻马店市驿城区是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的故乡,历来有着崇军尚武的光荣传统。如今,在这片红土地上,区委书记、区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郑玉林以春风化雨般的行动,谱写了关心支持国防建设的新乐章。去年,该区被表彰为全省民兵应急队伍规范化建设先进单位和全民国防教育先进单位,区人武部被省军区评为“先进团级党委…‘军事训练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3.
毛元佑 《国防》2008,(2):78-79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对台湾人民残酷剥削和掠夺.台湾人民不屈不挠,反抗斗争连绵不断.最后赶走荷兰殖民者的,是名垂青史的爱国将领和民族英雄郑成功.  相似文献   
4.
仅以此文献给伟大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并以此纪念那些在抗日战争中英勇献身的中国东北抗日民族英雄。  相似文献   
5.
肖锐 《政工学刊》2010,(3):47-48
每当我们回眸凝望时,都会发现那些曾经激励过几代人的先进人物与精神,仍然与新的时代跳动着一样的脉搏,雷锋无疑是我们民族英雄之林中一座不倒的丰碑。雷锋以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崇高思想,甘当革命的“螺丝钉”、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爱岗敬业态度,刻苦学习和钻研理论的“钉子”精神,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展示出他令人钦佩和敬仰的品质。  相似文献   
6.
姜峰 《军事历史研究》2009,(Z1):103-107
邓世昌在黄海海战自杀殉国后,清廷虽不赞同他的这种行为,但从强化政治权威的角度出发,在公开场合仍给其极高的褒奖,极力将其树立为民族英雄。同时,社会上的知识精英们面对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急于寻找一种对抗残酷现实的精神寄托,将邓世昌的英雄形象不断加以戏剧化。整个社会对于那些不利于将邓世昌建构为"理想化"民族英雄的记述进行了有意识的"遗忘",从而共同把邓世昌建构成为了一个毫无瑕疵的"理想化"的民族英雄。  相似文献   
7.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哈萨克族委员艾克拜尔·米吉提针对中小学语文教材缺乏红色经典文章的现状,在提案里建议修改《中小学教材编写审定管理暂行办法》和《语文课程标准》,加强红色经典作品在语文教学中的分量,让孩子们通过学习红色经典课文去认识那段历史,把革命传统一代代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8.
武翊 《国防》2007,(10):75-76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咏石灰>的著名诗句,出自一位年仅17岁的青年之手.这位青年,就是明代著名的民族英雄于谦.  相似文献   
9.
昔日,赫赫有名的民族英雄马本斋和他领导的回民支队转战冀中平原、渤海之滨,驰骋于冀、鲁、豫广大敌后战场,参加大小战斗800余场,消灭日伪军3万余人,使敌人闻风丧胆,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如今,“回民支队”的故乡——河北省献县本斋东村,在英雄精神的感召下,锻造了一支新时期的“回民支队”——本斋民兵连。这支仅有150人的队伍,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在农村三个文明建设中打头阵,成为本斋精神的新传人。  相似文献   
10.
当我饱含热泪读完这部洋洋36万字,尽显海峡两岸同仇敌忾、并肩御侮的纪实文学《国之大殇》,我仿佛看到宝岛上空一直弥漫的誓死捍卫民族尊严的战争长烟,看到一位位不屈不挠、浴血奋战的民族英雄。屈辱始自“福摩萨”公元1544年夏天的一个夜晚,一艘桅顶悬挂着葡萄牙国旗的商船向中国南海摇摆而来。酣睡的船员们忽然被一声高呼惊醒:“岛,美丽啊。噢。美丽。”船长把这个美丽的名字———“福摩萨”标在了海图上。从此,“福摩萨”这个称呼随着葡萄牙人的“新发现”传遍西方,宝岛也随着这个称呼开始了漫长的屈辱史。作者钟兆云从葡萄牙人的“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