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3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周黎明  顾惠芬 《防化学报》1995,(4):37-39,52
用台式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常见的刺激剂苯氯乙酮(CN),邻氯苯亚甲基丙二腈(CS)和二苯并〔b,f〕-1,4-氧杂吖庚因(CR)的电子聂击电离(EI)质谱行为进行了研究。在测量条件下,上述刺激剂都有明显的分子离子峰,只用EI质谱数据就能分析和鉴定这些刺激剂。  相似文献   
2.
3.
在乳液体系中,以蜜胺甲醛树脂为壁材,以原位聚合法制备了包裹辣素同系物——N-香草基壬酰胺的微胶囊.电镜确定了微胶囊的形成,通过红外光谱、比表面吸附和光电子能谱对壁材进行了表面分析,释放动力学显示囊心符合Huiguchi一维释放模式,与表面分析的假设一致。  相似文献   
4.
液晶型化学传感器技术是一种新型化学检测技术,1998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Abbott研究小组在Science上首次报道,2003年,提出液晶传感器概念。从1998年至今,液晶型化学传感器在免疫球蛋白G、氨基酸和DNA序列变异的检测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特别在检测免疫球蛋白G的研究中,取得了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5.
通过失重法、电化学方法分别研究了正丁胺、二乙胺、乌洛托品在 1.0mol·dm-3 HCl中对铝的缓蚀作用 ,并对其机理进行了探讨 .研究结果表明 :3种化合物对工业纯铝均具有一定的缓蚀作用 .缓蚀效果 :乌洛托品 >二乙胺 >正丁胺 ,随着时间的延长 ,它们的缓蚀效率逐渐降低 .3种化合物均可在工业纯铝表面吸附成膜 ,抑制铝的腐蚀 ,为混合型缓蚀剂  相似文献   
6.
从控暴剂的关键技术出发分4部分阐述了控暴剂的发展与应用。以早期应用的刺激性控暴剂、几种重要的刺激性控暴剂和特种功能的控暴剂3部分介绍了控暴剂的研究、功能特性、装备和使用情况。根据控暴剂的特殊功能和作用,较全面的列出了目前掌握的、应用广泛的几种控暴剂的生理作用和毒性数据。从控暴剂的适用性角度介绍了国外普遍应用的成熟的燃烧分散、压力分散和爆炸分散等分散技术,并对分散机理、分散方式及其控暴剂的适用性做了较为系统的介绍。对控暴剂的应用前景做了简要的分析,认为目前控暴剂已基本形成了品种多、效能多样化的完整体系,其发展仍然是以使用效果好、安全、可靠为准则,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将进一步拓宽领域、扩展功能,使威慑力更大,适应性更强。  相似文献   
7.
用Ⅰ(n=2,4,7,8)的氯甲基化反应合成出相应的四种氯甲基化产物Ⅱ(n=2,4,7,8),讨论了反应条件对产率的影响,产物结构由IR和1HNMR确定,并讨论了反应机理。CH3OO(CH2)nH(Ⅰ)CH3OCH2C1O(CH2)nHCH2C1(Ⅱ  相似文献   
8.
9.
为了克服非均相fenton催化反应中溶液初始pH过低的缺点,开展了pH=5时Fe3O4/H2O2体系催化氧化去除水中4-氯酚实验。试验结果表明:制备的铁氧化物为纯Fe3O4,具有反尖晶石八面体结构。纳米Fe3O4能够高效催化H2O2分解氧化水中的4-氯酚,反应180 min后4-氯酚的去除率达到96.8%。当催化剂投量小于2.0 g/L,4-氯酚的去除率随着催化剂投量的增加而升高;当催化剂投量大于2.0 g/L,去除率会随着投量的增加而降低。随着H2O2投量的增加,4-氯酚的去除率先升高后降低。溶液的初始pH对4-氯酚的去除影响较大,pH越低,去除速率和效率越高。重复使用5次以后,纳米Fe3O4仍然保持较高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0.
对几种重要结构类型的含P-N键有机磷(膦)酸酯类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发展进行了综述,并对某些化合物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