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冷战结束,两极格局随之消失,美俄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在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之后,更加肆无忌惮地推行其扩张政策,妄图实现独霸全球的野心。俄罗斯虽已失去了昔日超级大国的地位,但它作为苏联遗产的主要继承者,仍然是横跨欧亚、拥有庞大军事机器,并且在多极格局的世界中起重要作用的一极。因而美俄关系发展的走向,对国际形势仍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今天的美俄关系,概括起来讲,既是合作伙伴,又是竞争对手,合作是基调,但矛盾与冲突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2.
中缅联合勘界警卫作战是一场中缅联合打击盘踞在两国边境地区的国民党军残部的特殊战争,是新中国支援友好邻邦缅甸的正义战争,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第一次在热带山岳丛林地区跨境作战,在我军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此次作战服从于国家利益大局,破解了当时的政治外交难题,提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影响力。双方不仅协同聚剿残余之敌,也为我军积累了作战经验,为当今发展良好的中缅关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龚天宁 《环球军事》2012,(14):18-20
叙利亚战云密布,越来越吸引世界的目光。6月26日,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首次公开宣布,叙利亚已处于战争状态。“我们的国家已陷入真正的战争,当真正的战争来临,我们的所有政策、指令和力量都要致力于赢得战争的胜利。”叙利亚总统巴沙尔26日对新内阁发表的讲话,成为西方舆论眼中特殊的“战争动员”,因为在此之前,巴沙尔一直将国内乱局形容为“恐怖分子制造的犯罪浪潮”,而非战争。  相似文献   
4.
发生于19世纪中叶的美国内战规模空前,影响深远.在战争爆发前和战争进行中,联邦政府的决策者面临较为棘手的决策困境:既要追求联邦主义,又要兼顾州权主义;既要维护统一大局,又要做出战争决择;既要反对奴隶制,又要利用奴隶制.这些困境导致联邦政府的战争决策经历了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一是解放黑人奴隶;二是实行征兵制;三是出台《宅地法》;四是选择适合当时情况的战争规模.联邦政府的决策总体上是成功的,最后实现了美国真正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在美国内战期间,女性发挥了重要作用。南北双方各有400余名女性参与了战争。其中有的人作为志愿者照顾伤员,有的负责为士兵洗衣或烧饭。许多女人女扮男装,更名换姓直接参与战斗。还有一些女性从事了最危险的工作:当间谍。北方联邦和南方邦联都有各自的女间谍,如北方的著名女间谍波林·卡诗曼、萨拉.埃德蒙、玛丽·沃克,南方的柏丽·博伊德、罗斯·葛琳皓、南希·哈特等。很多女间谍有的被发现后投入监狱或处死,有的则侥幸逃脱了。而南方的间谍姐妹吉妮和洛蒂的故事更是充满传奇色彩——她们在内战期间大胆而机敏地为邦联多次成功递送情报,却最终幸运地逃脱了惩罚。  相似文献   
6.
1950年3月,滇南战役胜利结束后,溃逃到缅甸的蒋军残部,同陆续外逃的散兵游勇、地霸土匪武装等相结合,又聚集了3000余人,成立了所谓“复兴部队”,盘踞在靠近云南西南边境的小勐板一带,征粮派款,招兵买马,跃武扬威。缅甸政府先后四次派人与之谈判,要求他们离开缅甸,他们不予理会;缅甸军队对其进行围剿,又遭失败。“复兴部队”反而迫使缅军用车辆把他们送到自然条件优越的孟董、孟撒,并在那里休整训练,不断扩大势力,到1951年春,逃缅蒋残军已增至9600余人。  相似文献   
7.
8.
韩旭东 《环球军事》2011,(20):10-11
在利比亚内战中,交战双方在很多“战略要点”上显得力不从心地对峙着。利内战双方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战事局面,与其对雇佣军的偏爱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9.
二战缅甸战场日军参战部队跨区域调动频繁,编制复杂,留存数量巨大的部队史档案资料。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外务省外交史料馆、防卫省防卫研究所、亚洲史料中心等机构存藏了丰富的日军缅甸战场部队史档案文献,包括日军作战部队履历、作战计划及军令、战斗详报、作战记录、阵中日志、战时军政等类别,内容囊括日军在缅甸战场的编制变化、战略规划、军事行动及军政统治等内容,是研究二战史、滇西抗战史不可或缺的日方佐证史料,具有极高的学术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1942年中国远征军兵败缅甸,与蒋介石和史迪威的分歧有密切关系。史迪威在不明敌情的情况下,坚信进攻能够拯救缅甸,一再改变蒋介石以纵深配置守卫上缅甸的计划,把中国远征军主力集中到曼德勒以南,造成了上缅甸的兵力空虚。当史迪威的攻势计划被打破后,他计划将中国远征军撤往印度但忽视了作为远征军退路的重要门户一一腊戍,而蒋介石又想让第5、第66军主力退守上缅甸。日军攻占腊戍后迅速分兵攻击滇西与缅北,击破了蒋介石建立缅北根据地的计划。蒋介石支持杜聿明率部绕道回国,结果造成了行军野人山的劫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