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从部队转业到大连旅顺开发区工作已有10个年头了。回首20年的军旅历程。每当忆起为老红军首长担任警卫员的一段军中往事。我心头就会涌起一股热流.总想深情地说一声“老首长.您传承给我的长征精神.足够我一生受用。”  相似文献   
2.
陆振欧 《兵团建设》2007,(10):53-53
"军大"的前身是"抗大"、"红大"。它继承和发扬了"抗大"、"红大"的光荣革命传统,成为培养造就人民军队人才的摇篮。  相似文献   
3.
1958年,中央军委提出领导干部下连当兵的号召后,一些将军们深入基层、边陲、海岛的连队里,以普通士兵身份和战士同吃、同住、同劳动、同训练、同娱乐,发扬老红军、老八路的作风,密切了官兵关系。据统计,自1958年8月至1962年底,全军下连队当兵的干部共计77万人次,其中将军250人。  相似文献   
4.
正前些年笔者到四师七十二团(红军团)采访,后来撰写了纪实散文《把南泥湾种子撒遍伊犁河畔》,并在《兵团日报》上刊发,文中写到了老红军刘可桑带头开荒的片段,只是因为当时有关他的事迹了解得太少,写了几句话算是作了交代:"在肖尔布拉克农场开发中,参加过南泥湾大生产的人已经不多了,刘可桑是其中之一。他当时是十三团(现七十二团)的副团长,他带着7个小伙子用草绳拉木犁,肩膀头磨破了,用烂布条将绳头缠缠继续拉"。虽然只是一个画面,但这个画面我一直铭刻在心。后来,我开始注意搜集有关刘可桑的事迹,遗憾的是资料很少。  相似文献   
5.
语录体     
登山家登山是因为山在那里,我登山是因为使命在那里。——兰州军区某测绘信息中心主任王明孝谈他和登山爱好者的不同。工作23年,他翻越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200多座。工作标准敢立排头,廉洁自律敢拍胸脯,较真碰硬敢严规矩敬业奉献敢舍名利。——南京军区某摩步旅党委一班人的四敢精神。  相似文献   
6.
十四年,他们在守望中沉默;十四年,他们在守望中付出;十四年,他们在守望中幸福。一群"橄榄绿"像初春的稻苗一样,春风一吹就涌进了田间地垄,涌进每一条铺满阳光的小巷。这条坑坑洼洼的巷子他们一走就是十四年,十四年的帮扶让巷子深处的老红军张景余守望列幸福,十四年的奉献让大连和尚岛边防检查站的官兵守望着付出。光阴记载了他们的奉献,岁月读懂了他们的忠诚。  相似文献   
7.
唐立 《东北后备军》2006,(10):15-15
我们采访最后一位老红军叫石廷杰。提起长征那段历史,老人泪流满面。边讲边不停地自责自己。他说,长征胜利七十年了,我内疚了七十年,在长征的路上,我没有兑现向一位小红军母亲许下的承诺。  相似文献   
8.
曹云林 《政工学刊》2008,(11):21-21
近日,一位老红军在作报告中深有体会地说,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只要有平常心、敬畏心、感恩心,就能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细细品味,觉得很有道理。以平常心对待名利,就会淡泊。  相似文献   
9.
近日,战友送我一本传记文学——《"万岁军"的一个老兵》,打开便爱不释手,一气呵成看完了。掩卷沉思,心潮澎湃,深深地被书中主人公,一名老红军、我军唯一的一位无星战将刘海清同志坚贞的革命气节、传奇的人生经历,看事业重如山、视名利淡如水的崇高风范和博大襟怀所感动、鼓舞和激励!  相似文献   
10.
“打打电脑,抱抱小宝,弹弹扬琴,万米慢跑”,这是国防大学年逾八旬的老红军教授阎稚新的生活写照和养身之道。阎老是“前清例授国子监”阎树成的后代,是中国共产党的同龄人。他的军旅生涯和革命业绩,已载入大型文献《中国当代杰出共产党人》一书。20余年来,我俩同住一个部队营院,朝夕相处,素有深交,他既是指点迷津的兄长,又是切磋学问的战友。猴年来临,他仍将屈原《离骚》的两句名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定为晚年的座右铭,自相勖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