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臭氧(O3)性极活泼,是强氧化剂.可用于水、空气、消毒及有机合成.含量在近地面处很少,从5-10千米高度起逐步增加,到20-25千米高度达到最大浓度,再向上又渐趋减少,至55-60千米的平流层顶时消失.原因是大气上层紫外线辐射相当强,使得氧分子几乎完全分解,氧原子和氧分子相遇的机会很少.在较低的层次中紫外线的强度因大气的吸收而减弱,只有部分氧分子发生分解,在这层中,既有足够的氧分子,又有足够的氧元子,为臭氧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形成高空臭氧层,包围并保护地球,吸收99%的太阳紫外线.……  相似文献   
2.
该文根据化学动力学和化学热力学的基本理论,探讨了臭氧层和氯氟烃的关系;并推导了臭氧形成的光化学平衡表达式:K=(K_1·K_2/K_3·K_4)~(1/2)=[O_3]/[O_2][M]~(1/2).  相似文献   
3.
目前,关乎人类生存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有四个,即平流臭氧层、温室效应、对流臭氧层和酸雨。据“科学与和平”组织的资料介绍,世界各国军队使用的喷气式飞机每年消耗4200万吨燃料。在造成温室效应的化学气体中,军队排放的占10%,从纯军事角度讲,遗弃在从太空到地表乃至深海的军事垃圾,已成为破坏环境的隐形“杀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